大江保衛(wèi)戰(zhàn)的感人故事
李向群 (1978年6月~1998年8月22日)海南瓊山人。1996年12月入伍,廣州軍區(qū)某集團軍"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一班戰(zhàn)士。他帶病堅持搶險,先后4次暈倒在大堤上,終因勞累過度,搶救無效,于1998年8月22日壯烈犧牲,年僅20歲。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江保衛(wèi)戰(zhàn)的感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大江保衛(wèi)戰(zhàn)的感人故事
1998年夏那場令人難忘的抗洪搶險中,英雄戰(zhàn)士李向群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于不顧,以其20xx年的短暫生命和22個月的短暫軍齡,譜寫了壯麗的人生贊歌,被譽為“新時期的英雄戰(zhàn)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廣州軍區(qū)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戰(zhàn)士。他家雖有百萬家產(chǎn),但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選擇參軍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長為合格戰(zhàn)士、優(yōu)秀士兵和光榮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在1998年長江流域抗洪搶險戰(zhàn)斗中,李向群主動報名參加部隊的搶險突擊隊,他帶病頑強拼搏,先后4次暈倒在大堤上,被送進醫(yī)院搶救醒來后,又拔掉輸液的針管上堤戰(zhàn)斗,終因勞累過度壯烈犧牲.
為了表達對烈士的深切懷念,災(zāi)區(qū)3萬群眾自發(fā)地趕來參加烈士的追悼會,并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樹碑立傳。授予李向群“新時期英雄戰(zhàn)士”光榮稱號。 解放軍某部四連連長黃曉文正扛著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覺得腳底一陣疼痛,抬腳一看,原來是一根鐵釘扎了進去。團長見狀,馬上派人去找隨隊軍醫(yī)。黃曉文大聲說:“來不及了!”說著,一咬牙,猛地把鐵釘一拔,一股鮮血涌了出來。黃曉文隨即從身上扯下一綹布條,三下兩下把腳捆了個結(jié)實,二話沒說,轉(zhuǎn)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也,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啊!
李向群事跡
抗洪英雄李向群從一名普通的特區(qū)青年,成長為一名合格士兵,繼而成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伴隨著李向群迷茫中的煩惱和磨礪中的痛苦的,是他一步步攀登和追求的堅實腳印……
1996年冬,團榮譽室迎來一群身著嶄新軍裝的新兵。面對英雄部隊的歷史長卷,和那一張張微微發(fā)黃的英雄照片,一位新戰(zhàn)士的眸子中閃爍著羨慕。凝視“群英榜”,他冒了一句:“我也會上去的!”新兵營長一愣:“你叫什么名字?”“李向群。”“從哪兒入伍?”“海南大特區(qū)!”李向群語氣中露著自豪。“像特區(qū)的兵,好好干吧!”營長贊許中含著鼓勵。
當晚,李向群給自己制訂了這樣的目標:“隊列、射擊、投彈……五項訓練全部達到優(yōu)秀成績。”
真正的藍圖遠非筆記本上就能畫出。半月過后考核,五項課目中,李向群三項不及格,名列新兵連倒數(shù)第二。伏在大榕樹上,心比天高的李向群抹起了眼淚。排長周建文使勁拍了他肩頭一掌:“如果你覺得自己還是塊當兵的料,明天就照著我的樣子練!”
負重20公斤的5公里武裝越野,是體能訓練中最艱苦的一項。周建文讓李向群緊跟著自己。跑著跑著,李向群的步子漸漸慢了,忽地癱倒在地,喘著粗氣說:“我實在受不了了,歇會吧。”
“這就是運動中的極限,站起來,挺過去,超越它!”排長一把扯起李向群,命令道:“牽著我的衣服繼續(xù)跑。”
李向群終于跑完了5公里路程。兩個月的新兵訓練,他成績?nèi)珒?yōu)。一年之后,他的名字果真上了團里的軍事訓練標兵榜。
磨礪,豈止在訓練場。部隊提倡士兵不吸煙、不喝酒、不進發(fā)廊。從前每天要抽兩包煙的李向群,入伍不久就鄭重宣布:“今后誰見列兵李向群抽煙,可罰他一個月津貼。”
這一次,李向群真的感受到了錘煉意志的艱難:每當犯煙癮,他坐立不安,竟將殘留著淡淡煙味的手指放在鼻子上嗅。班長王紹心痛地說:“戒煙有個過程,實在難忍就抽一口吧。”李向群搖搖頭:“定下的事,咋能說變就變。”他把戒煙的圖案用紅漆畫在了右手食指上,再犯煙癮時,抬手看到戒煙的圖案,連指頭也不嗅了。一個月下來,李向群硬是把煙戒掉了。
人生即選擇。“選好目標鋪好路,走好人生每一步”,不斷給自己樹立標桿,在艱苦的磨礪中一步步超越自我,就是李向群的選擇。事實上,放棄經(jīng)商賺錢機會和家中舒適的生活條件從軍入伍,李向群也正是奔著這種人生的超越來的。
“李向群印名片啦!”不脛而走的傳聞傳到了連長陳海武的耳朵里。陳連長納悶:李向群當過小老板,有名片不奇怪,可現(xiàn)在是軍人,部隊明文規(guī)定不準印名片,難道他?
李向群只好向再三查問的連長拿出了幾個名片盒。打開一瞧,陳海武吃了一驚:一疊疊名片般大小的紙片上,密密麻麻抄記的是訓練要則、軍事知識、法律條文、文學常識、格言警句……
軍營濃厚的學科學文化氛圍熏陶著李向群,也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文化素養(yǎng)與將要擔負的使命的反差。他在日記中寫道:“21世紀是高科技時代,每個人都要為走向新世紀作準備。”
參軍不到兩年,李向群記下了5萬多字的讀書筆記。就在奔赴長江抗洪前夕,西南軍地兩用人才培訓中心,給他寄來了法律單科結(jié)業(yè)證書和優(yōu)秀學員證書;軍營20個月,李向群一步步實現(xiàn)著人生的最大值:兩次被評為全團訓練尖子,兩次被評為“優(yōu)秀士兵”,一次榮立三等功……直至成為一名黨員的8天后,永生在大堤上的他被追授“抗洪勇士”,并被追記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