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故事上下五千年精選
歷史之于人們既是真實存在的過去,又充滿著神秘和未知。史學家們執著于記錄真實的過去,而影視編劇們一方面在享受著史學家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大膽探索著(改變著)歷史的未知(面貌)。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兒童故事上下五千年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兒童故事上下五千年精選篇一:盧象升戰死巨鹿
當李自成等十八人正在商洛山區休整的時候,明朝東北邊境的形勢越來越緊張。自從熊廷弼、袁崇煥被冤殺以后,明朝在東北沒有得力將材。后金軍曾一再派兵進關,掠殺人口和牲畜。公元1638年,清太宗派親王多爾袞(音gǔn)等率領大軍第四次遠征。清軍直達北京外圍,京城形勢危急。明王朝內部意見分歧,有的主張抵抗,有的主張講和。崇禎帝也拿不定主意,一面號召全國兵馬援救京師:一面又讓兵部尚書楊嗣昌和宦官高起潛秘密派人去東北找清朝試探求和。他聽說總督宣府大同地區軍事的盧象昇是個將材,就把盧象昇召到京城,命令他總督全國援兵。
盧象昇到了北京,崇禎帝立刻召見,問他該怎樣對付清軍進攻。盧象昇早就聽說朝廷正在秘密議和,他直截了當對崇禎帝說:“陛下要臣督師,臣只知道打仗,不知道別的。”
崇禎帝聽得話里有刺,很不高興地說:“議和是一些大臣的議論。朝廷從沒講過要和。”他要盧象昇跟楊嗣昌去商量對付清軍的辦法。
楊嗣昌對盧象昇阻撓他的和議,心里惱恨,讓高起潛擔任總監,把各路來的四萬援兵分成兩半,一半由高起潛指揮。
這樣,盧象昇名義上是統帥,實際上只掌管兩萬兵馬。
清軍分八路進軍,長驅直入。一路打到高陽,原來支持袁崇煥的兵部尚書孫承宗已經告老在家,聽到清軍打來,帶領全家十幾口上城抵抗。高陽城被清兵攻破,孫承宗全家都壯烈犧牲。
盧象昇帶兵開到保定,正在抵抗清兵,崇禎帝卻聽信楊嗣昌的誣告,責備盧象昇指揮不當,撤了他的職,要他戴罪立功。楊嗣昌還把盧象昇僅有的二萬人馬又分出一半給別的將領管轄。盧象昇到了巨鹿,兵力只留下五千。那時候,高起潛帶領的人馬就駐在離巨鹿只有五十里的地方,盧象昇派人向高起潛求援,卻遭到高起潛的拒絕。
盧象昇孤軍作戰,十分困難,由于楊嗣昌的破壞,糧餉也接濟不上,將士們餓得發慌。一天早晨,盧象昇走出營門,向四周將士作揖說:“我們受國家的恩,只怕不能為國犧牲,不要怕活不了。”將士們聽了,個個感動得掉淚。
盧象昇把五千殘兵分成三路,命令將軍虎大威、楊國柱分別率領左右軍,他自己帶領中軍,和清兵激戰了一陣,殺退了一批清兵。
到了那天半夜,明營四周響起了觱篥(音bìlì古代一種管樂器)聲,幾萬清軍騎兵把明軍圍得水泄不通。虎大威帶兵突圍,被清兵壓了回來。盧象昇大聲喊道:“虎將軍,我們為國盡忠的時刻到了!”
將士們齊聲響應,喊殺聲震天動地,戰斗從早上一直到晚上,盧象昇身上中了四箭,受了三處刀傷,殺得像血人兒一樣。他還拼命格斗,殺了十幾名清兵,終于倒下。
高起潛沒等盧象昇那邊戰斗結束,早就拔營逃走。多爾袞率領清軍一直打到山東濟南,帶了大批戰利品,才撤回關外。
清太宗幾次伐明,每天都打了勝仗,但沒有在中原立足,主要是寧遠、錦州等關外重鎮還在明軍手里,怕孤軍深入,后路有被切斷的危險。在第四次退兵以后,清太宗才決心先攻錦州。
公元1641年,清軍圍攻錦州,崇禎帝派薊遼總督洪承疇,帶領十三萬人馬援救錦州。明軍才到松山,清太宗又親自率領大軍包圍松山,斷絕明軍的糧道。到了第二年,松山城被攻破,洪承疇被俘,錦州守將聽到松山失陷,也投降了。
洪承疇被押解到了盛京,清太宗派人勸降。一開始,洪承疇表現得很堅決,不管怎么勸說,他都不答理。過了幾天,清太宗親自去看望,還向洪承疇問寒問暖,把自己的貂皮大氅解下,披在他的身上。洪承疇腿一軟,跪下投降了。
清太宗收服了洪承疇,十分高興,賞了金銀財寶不算,還演戲奏樂,表示慶賀。清軍將領對太宗這樣重視洪承疇,想不通,清太宗對將領們說:“大家風里來雨里去,天天打仗,為的是什么?”
將領們說:“還不是為了想奪取中原?”
清太宗笑著說:“我們要進中原,好比瞎子走路,現在找到個帶路人,我怎么不高興。”
松錦大戰以后,山海關以北,全被清軍控制。清兵要進中原,只差寧遠和山海關大門了。正當清太宗雄心勃勃,想攻打山海關的時候,他突然得病死去。他的年才六歲的兒子福臨即位,這就是清世祖,又稱順治帝。順治帝年幼,由他的叔父、親王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幾乎在同一個時候,關內的形勢發生了急轉直下的變化。
兒童故事上下五千年精選篇二:徐霞客遠游探險
當明王朝鬧得烏煙瘴氣的時候,在江陰地方有個青年,不滿朝政腐敗,不愿應科舉考試、謀求做官,卻立志游歷祖國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奧秘。他就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地理學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別號。他從小愛讀歷史、地理一類書籍、圖冊。在私塾讀書的時候,老師督促他讀儒家經書,他往往背著老師,把地理書放在經書下面偷看,看到出神的時候,禁不住眉飛色舞。
十幾歲那年,他的父親死去,他決心親自到名山大川去游歷考察一番。但是他想到母親年紀老了,家里沒人照顧,沒敢提這件事。
他的心事畢竟被母親覺察到了。當母親了解到他有這樣的愿望,跟他說:“男兒志在四方,哪能為了我留在家里,做籬笆下的小雞、馬圈里的小馬呢!”母親為他準備行裝,還給他縫制了一頂遠游冠。有了母親的熱情支持,徐霞客遠游的決心更堅定了。
徐霞客在他二十二歲那年,開始離家外出游歷。他先后游歷了太湖、洞庭山、天臺山、雁蕩山、泰山、武夷山和北方的五臺山、恒山等名山。每次游歷回家,他跟親友談起各地的奇風異俗和游歷中的驚險情景,別人都嚇得說不出話來,他母親卻聽得津津有味。
后來,老母親死了,徐霞客就把他全副精力撲在游歷考察的事業上。在他五十歲那年,他開始了一次路程漫長的旅行。他化了整整四年時間,游歷了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省,一直到我國邊境騰沖。他跋山涉水,到過許多人跡不到的地方,攀登懸崖峭壁,考察奇峰異洞。有一次他在騰越經過一座高聳的山峰,發現懸崖上有一個巖洞,根本沒路可通。他冒著生命危險,像猿猴一樣爬上了懸崖,終于到達了洞口。
又有一次,他在湖南茶陵,聽說當地有個麻葉洞,洞里有神龍或者精怪,不是有法術的人,都不敢進洞。徐霞客不信神怪,他出了高價雇個當地人當向導,進洞考察。正要進洞的時候,向導問他是什么人,當他知道徐霞客是個普通讀書人的時候,向導嚇得直往后退,說:“我以為您是什么法師,才敢跟您一起進洞,原來是個讀書人,我才不冒這個險呢。”
徐霞客并不罷休,帶著他的仆人舉起火把進洞。村里的百姓聽到有人進洞,都擁到洞口來看熱鬧。徐霞客在洞里考察了很久,一直到火把快燒完才出來。圍在洞口的百姓看他們安全出洞,都十分驚奇:說:“我們等了好久,以為你們一定給妖精吃了呢。”
徐霞客漫游西南的時候,除了隨身的一個仆人外,還有一個名叫靜聞的和尚和他們作伴。有一次,他們在湘江乘船的時候,遇到了強盜,他們的行李財物被搶劫一空,靜聞和尚因為受傷,在半路上死去。到最后,連他隨身的仆人也離開他逃走了。但是這些挫折都沒有動搖他探索自然的決心。
徐霞客在旅途中,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當天見到的聽到的都詳細記錄,即使在荒山野林里露宿的日子,也總是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堅持寫日記。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日記,這實際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記錄。經過他的實地考察,糾正了過去地理書上記載的錯誤,發現了過去沒人記載過的地理現象。像古代地理書上說岷江是長江的上游,徐霞客經過考察,弄清楚長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騰沖打鷹山考察的時候,發現了那里曾經發生火山爆發的遺跡,他在游歷中考察最多的是巖溶現象,在桂林七星巖,他對那里千姿百態的石鐘乳、石筍、石乳等地形,進行詳細的記載。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巖溶現象的記錄。后來,人們把他的日記編成一本《徐霞客游記》。這部書不但是我國古代地理學上寶貴文獻,還稱得上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呢!
兒童故事上下五千年精選篇三:李時珍上山采藥
明世宗即位四十幾年,盡情享樂,但是他又擔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過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計尋找一種長生不老的藥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薦名醫。當時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醫生李時珍薦給太醫院。李時珍是蘄州(今湖北蘄春,蘄音qí)人。他的祖父、父親都當過醫生。父親李言聞對藥草很有研究,李時珍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常常跟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集各種藥草。日子一長,他能認得各種草木的名稱,還能知道什么草能治什么病。他的醫藥知識漸漸豐富起來。
但是,在那個日子里,做一個普通醫生是被上層社會看不起的。李言聞自己是醫生,卻要李時珍讀書應科舉考試。李時珍在父親督促下,在十四歲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后參加舉人考試,三次都沒有考中。別人都替他可惜,李時珍卻并不因此失望。他的志愿是做個替百姓治病的好醫生。
打那時候起,李時珍就一心一意跟他父親學醫。正好在這一年,他的家鄉發生一場大水災,水退以后,又流行疫病,生病的都是沒錢的窮百姓。李時珍家并不寬裕,但是父子倆都很同情窮人,窮人找他們看病,他們都悉心醫治,不計報酬。老百姓認為他們醫術高明,治病熱心,都很感激他們。
李時珍為了研究醫術,讀了許多古代的醫書。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了醫書。漢朝人寫過一本《神農本草經》,以后一千多年,不斷出了許多新的醫書。李時珍常常替當地的王公貴族看病,那些貴族家里藏書不少,李時珍就靠他行醫看病的方便,向王公貴族家借圖書看。這樣一來,他的學問就越來越豐富,醫術也越來越高明了。
李時珍的名氣越來越響,被他看好病的人,到處宣傳李醫生好。附近州縣得病的人,也趕來請李時珍看病。
有一次,楚王的兒子得了一種抽風的病。楚王府雖然也有醫官,但是誰都沒法治好。這孩子是楚王的命根子,楚王怎么不著急?有人告訴楚王,只有找李時珍,才能治好這種病。楚王趕快派人把李時珍請到王府。李時珍一看病人的臉色,再按了按脈,就知道孩子得的這種抽風病是腸胃病引起的。他開個調理腸胃的藥方,叫人上藥鋪抓了藥。楚王的兒子一吃藥,病就全好了。
楚王十分高興,再三挽留李時珍在楚王府呆下來。沒有多少日子,正碰上朝廷征求人才。楚王為了討好明世宗,就把李時珍推薦到北京太醫院去。
太醫院本來是國家最高的醫療機構。可是在那時候,明世宗對真正的醫學并不重視,卻迷信一批騙人的方士,在宮里做道場,煉金丹,想憑這些辦法使自己長生不老。李時珍是一個正直的醫生,看不慣那種烏煙瘴氣的環境。他在太醫院呆了一年,就辭職回家。
李時珍辭去官職,回家的路上,順便游歷了許多名山勝地。他上山不是為了欣賞景色,而是為了采草藥,研究各種草木的藥用性質。有一次,他到均州(今湖北均縣)的武當山去,聽說那里產一種榔梅,吃了能使人返老還童,人們把它稱作“仙果”。宮廷的貴族都把它當作寶貝一樣,要地方官吏年年進貢,并且禁止百姓采摘。李時珍可并不相信真有什么仙果。為了弄清真相,他冒著危險,攀登懸崖峭壁,采到了一顆榔梅,帶回家鄉。經過他詳細研究,才知道那種果子只不過像一般梅子一樣,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談不上什么“仙果”。
李時珍從長期的醫療工作和采集藥物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少科學的資料。他發現古代醫書上的記載,有不少錯誤;再說,經過那么多年代,人們又陸續發現了許多古代書上沒有記載過的藥草。他就決心編寫一本新的完備的藥書。辭職回家以后,他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寫成了著名的醫藥著作《本草綱目》。在這本書里,一共記錄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收集了一萬多個藥方,為發展祖國的醫藥科學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本草綱目》出版以后,一直流傳到全世界,已經被翻譯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許多種文字,在世界醫藥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至于那個迷信煉丹、一心想長生不老的明世宗,不但沒有能長生不老,卻因為誤服了有毒的“金丹”,丟了性命。明世宗死后,他的兒子朱載垕(音hòu)即位,就是明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