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越獄的故事
明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已經(jīng)是太上皇的明英宗在大臣徐有貞、石亨等人支持下,趁弟弟明景帝病重,發(fā)動了一場宮廷政變,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七年前,蒙古瓦剌部首領(lǐng)也先率領(lǐng)鐵騎分四路大舉南犯,年輕氣盛的英宗朱祁鎮(zhèn)在宦官王振的蠱惑下,貿(mào)然親征。在土木堡,明朝數(shù)十萬大軍被蒙古軍隊一舉擊潰,英宗也成了也先的階下囚,史稱“土木之變”。也先挾持英宗,率眾直趨北京,欲一鼓作氣攻取明朝的京城。
就在這危機的關(guān)頭,以于謙為代表的一批大臣處變不驚,迅速而果斷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擁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帝。景帝即位,立即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打響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經(jīng)過數(shù)日的慘烈激戰(zhàn),瓦剌軍被擊敗。景泰元年,被俘的英宗被釋回京,被尊為太上皇。
英宗奪回皇帝寶座的當天,就將于謙等人逮捕入獄。徐有貞、石亨等人本與于謙有仇,此時幫助英宗恢復(fù)了帝位,得到了重用,大權(quán)在握。他們用歷史上慣用的“莫須有”手法,將“謀逆”的罪名強加在于謙的頭上。
這天傍晚,被審訊了一天的于謙帶著一身傷痕回到獄中時,一名獄卒悄悄地說:“于大人,我知道你是受冤的,此次進來,他們一定不會讓你活著出大獄的。還是想辦法逃出去吧!”
于謙吃驚地看著這名獄卒,過了半晌,才嘆息一聲,說:“我知道他們要害我,可我一心為國,蒼天可鑒。”
獄卒有些著急了,說:“大人你怎么還這樣想啊,有人想置你于死地,根本就不管你有沒有罪,就算你以前有再大的功勞,人家也不會看的。我素來敬重大人的為人,如果你打算走,我會助您出去的。”
于謙仍是搖了搖頭,獄卒見勸不了他,只得嘆口氣走了。到了晚飯時間,獄卒將飯端來,悄悄說:“大人想好了沒有,天已黑下來了,現(xiàn)在守著的人都是我的好友。如果想逃,我可以悄悄將牢門弄開,讓您出去。”
但于謙仍是搖頭,說:“大丈夫就是死,也要光明磊落。我要是逃出去了,不就真的變成心里有鬼了,你不必勸我了。”
獄卒見他毫不心動,只得說:“我本來想拿身家性命來賭一賭,救大人出去的,既然大人不肯逃生,我也沒辦法。只求明天受審時,別說出我的意圖來。”
于謙點了點頭,看著獄卒走了,他才拿起放在面前的飯菜慢慢吃著。誰知飯還沒吃完,就覺得頭一陣眩暈,身子往后一倒,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于謙醒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置身于黑暗中,身子上下動著,似乎是被人抬著走。他吃了一驚,立即坐了起來,果然躺在擔(dān)架上,兩名漢子抬著他正走著呢,還有一名男子跟在身旁,此時正行走在一條小巷里。他驚聲問:“這是怎么一回事?你們是什么人?”
正抬著擔(dān)架的三人見于謙已經(jīng)醒了,也就停了下來。那名跟在旁邊的漢子叫道:“于大人,是我,我們將您救出來了。”
于謙大驚,一看果然就是勸他逃走的獄卒,其他兩人也都是獄卒裝束,看來是一伙的。他急得叫道:“誰叫你們將我偷偷抬出來的。”
從人立即將擔(dān)架放下,跪在于謙面前說:“對不起,于大人,我們不想看著你死在獄中,又沒法勸你逃,只好在飯里放了迷藥,將你送出獄外來。大人,快跟我們逃吧!大不了找一個僻靜的地方隱居,再也別理世事了,總比冤死在獄里好。”
于謙站了起來,看了三人一眼,說:“謝謝你們救了我,可是我不能逃。”
三人哪肯起來,急得叫道:“大人,難道你還貪戀做官的富貴,心存僥幸嗎?何況我們既然已經(jīng)行動,再回去也是死路一條了。”
于謙將三人扶了起來,嘆息一聲,說:“我哪里還貪戀權(quán)位啊,只是要走也要堂堂正正地走。我理解你們的好心,我想,天下總有說理的地方吧。放心吧,就說是我自己逃出來的,你們將我追捕回去了,他們不會怪你的。”說罷,抬頭看了一陣夜色,辨別了所在的方向,大踏步往回走。
眾人見于謙到了這個時候,仍然不愿意獨自逃生,只得扛起擔(dān)架,跟著他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