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的歷史故事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上下傳承5020xx年,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那么古代經典的歷史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古代經典的歷史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代經典的歷史故事篇一:歷史的溫度
有一年,武則天下令禁止屠宰牲畜。有一位左拾遺,姓張,恰巧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他想瞞著皇帝,小范圍內慶祝一下,于是悄悄宰殺了一只羊。然后,邀約平時要好的幾個同事來吃飯。
大家都秘密地來了,自是一番慶賀,然后,推杯換盞,飽餐了一頓羊肉。朋友當中,有一個人叫杜肅,官拜補闕,跟左拾遺一樣,都屬于監察部門。就這么一個人,吃了飯之后,一抹嘴,就把他的同事給告了,而且,一紙奏章,直接告到了武則天那里。
姓張的以為這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覺,還沉浸在喜得嬌兒的歡樂之中。
第二天,朝堂之上,武則天突然對這位左拾遺來了一句:“聽說,你的妻子生下一個男孩,可喜可賀啊!”他一聽,連忙叩頭拜謝,卻暗自心驚肉跳,想皇帝是如何知道這件事的呢?武則天接著問:“可是,你請客的羊肉是從哪里來的啊?”他心知事情敗露,連連伏地叩頭,稱罪該萬死。心想,這下完了,觸怒了皇帝,只有死路一條。
武則天看著伏在地上觳觫的臣子,說:“朕下令天下禁止宰殺牲畜,其實,紅白喜事是不管的。我要說的是,你邀請客人,應該有選擇地邀請,像一些無賴的人,就沒必要跟他一起吃飯了吧。”說完,她把杜肅寫給自己的奏章拿了出來,展示給大家看。
事情的結果是,“肅汗流浹背,舉朝唾其面”。也就是說,武則天并沒有責罰違禁的左拾遺,卻把暗地里告密的小人杜肅,當眾羞辱了一番。
故事是從《太平廣記》里讀到的。古代君臣之間的事,不過是君居高臨下,臣伏惟聽命而已。武則天能把一個小人在朝堂之上揭發出來,讓坐擁天下的皇帝一下子有了可愛之處。而且,她還用這種方式給諸大臣上了一堂人生課,告誡眾人交友亦須擇人,要慎而又慎。歷史也在那一天多了些人情味。
因為,能夠這樣勸人的,不是至親,便是至交。高高在上的國君,亦能俯身于臣民,斥惡勸善,不能不說讓國君有了人的溫暖,也讓歷史有了珍貴的溫度。
古代經典的歷史故事篇二:曹操緣何處死名士孔融
恃才傲物惹怒曹操
孔融4歲時,就知道把大個的梨子讓給哥哥,客人笑稱他為神童。這就是著名典故“孔融讓梨”。
孔融確實有才,但又有些恃才傲物,常常寫文章批評時政。實際上,孔融還是個義士。他16歲的時候,為了挽救被宦官迫害的張儉,與哥哥孔褒爭相犧牲生命。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聞名。
公元195年,劉備舉薦42歲的孔融為青州刺史。次年,袁紹之子袁譚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后來,孔融輾轉到曹操手下。
曹操這人比較復雜,既愛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個矛盾綜合體。他知道孔融有才,于是讓孔融到許昌做了將作大臣(相當于現在的部長級,主管工程、建設)。
孔部長上任以來,干得不錯,常常在朝廷的御前會議中,表達自己的真知灼見。曹操一直都很重視他?墒,公元197年發生的一件事,讓孔融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術大言不慚地在壽春稱帝,曹操很生氣,想滅袁術,一時又滅不了,一腔怒火無處發泄,便遷怒于太尉楊彪——楊彪曾經和袁術聯姻。曹操誣陷楊彪,說他企圖廢黜天子,上奏疏請求將其收捕下獄,判楊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聽說這事,就跑到曹操跟前講道理,他說:“楊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國人民都欽佩!吨軙飞险f,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連及,怎么能把袁術的罪歸于楊公呢?”
孔融的話合情合理,可曹操還是不肯放過楊彪,便讓許昌令滿寵去審理楊彪的案子。后來,在孔融和滿寵的暗中幫助下,楊彪逃出了曹操的魔掌?兹谧柚沽瞬懿偌雍畋,反而有點得意忘形,常常以諷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調。
譬如,曹操頒布了一條禁酒令,說酒會亡國,必須嚴禁。其實,曹操的本意是為了節約糧食。要說這也是利國利民之策?煽兹诓桓闪,跳出來高談闊論,說自古以來,亡國的還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無言以對,但從此對孔融記恨在心。
兩項罪證計除孔融
公元220xx年,秋7月,曹操要發兵南攻荊州劉備。他知道孔融和劉備的關系一向親密。這家伙平時就一貫唱反調,關鍵時難保不會背叛自己。于是,曹操決定干掉孔融。
但孔融是一個名士,不能說殺就殺,最妥當的方式是謀殺。謀殺的要領在于周密、嚴謹的部署和策劃。于是,曹操精細盤算,認為必須給孔融羅織多項罪名。
曹操的謀殺行動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這年8月24日,曹操派山陽人郗慮出任御史大夫。為什么要讓郗慮做御史大夫呢?因為曹操清楚此人素與孔融不合。
第二步:郗慮一上任,曹操就馬上指使他搜羅孔融的過錯。很快,郗慮就搜羅到給孔融定罪的證據——孔融曾經揚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體的“劉”字。這就是謀反的論調。而且,從前孔融在北海的時候,曾毀謗朝廷。
要說這罪名夠大了?刹懿僬J為,僅此一項罪名還不夠猛,便命郗慮繼續秘密調查搜羅。于是,郗慮又收集到了孔融兩大不孝的言論。
一個是不尊重先哲?兹谠蜄|漢另一位名士禰衡互相吹噓,禰衡贊孔融,說你是“仲尼不死”(仲尼即孔子);孔融則回贊禰衡,說你是“顏回復生”(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另一個是不尊孝道。鬧饑荒的時候,孔融曾對別人說,“如果父親不好,寧肯把東西讓給別人吃,讓父親餓死”;對于母親,孔融認為,母親和兒子沒有什么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里,倒出來后雙方就毫無關系了。
曹操的高明之處
實際上,一條謀反言論就足以干掉孔融了。為什么曹操偏偏要羅織兩項罪名呢?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處。
漢朝是主張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奸詐就在于,以不孝為罪名強加于孔融,不僅殺了心頭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維護漢室。可謂一箭雙雕。
另外,將“不孝罪”放在“謀反罪”前面,作為“主罪”,也可以顯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敵劉備,可以不殺你,但你不孝,就必須處死。
曹操以言論治罪殺孔融,也給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釣譽者們一個警示,屬于殺雞嚇猴。因此,曹操在布告上寫道:“融違反天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就這樣,此時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處以死刑,其妻兒一道被誅殺。
古代經典的歷史故事篇三:曹操借頭
曹操與袁術戰于壽春,因曹兵勢大,袁兵守將李豐堅守不戰。曹兵17萬人每日耗費糧食量浩大,諸郡又連年饑荒干旱。接濟不上。曹操想催促軍隊速戰速決,李豐等卻閉門不出。曹軍相持了一個多月后,糧食將要用完,只得寫信給孫策求救,借了糧米10萬斛,仍不能支撐幾日。
一天,管糧官任峻部下的倉官王垕前往稟報曹操說:“如今兵多糧少,應當怎么辦?”曹操回答說:“可以用小斛分發軍糧,暫且救一時之急吧!”王垕說:“兵士倘若怪怨起來該如何是好?”曹操說:“這你不用管,我自有辦法。”
王垕依照曹操命令,以小斛分發軍糧。曹操暗中派人到各營寨去聽風聲,各營寨怨聲載道,都說丞相欺騙了大家。曹操于是密召王垕入帳,對他說:“我想向你借一件東西,以此息眾怒,你可不要吝惜。”王垕說:“丞相想借什么東西?”曹操說:“我想借你頭用以示眾!”王垕大驚失色,說:“我實在無罪!”曹操說:“吾也知道你無罪,但是如不殺你,軍心就難以穩定。你死后,你的妻子兒女我會為你照顧。你就不必多慮了。”王垕再想申辯時,曹操早就呼喊出刀斧手,推出門外一刀斬罷;然后把王垕人頭懸掛在高桿上面,并貼出告示:“王垕故意用小斛散發糧米,盜竊官糧,謹按軍法,斬頭示眾。”于是眾怨開始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