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故事400字
歷史故事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也能培養學生的史學思想與歷史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知識。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故事4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故事400字篇一:民國了
1月1日上午,蘇州草橋中學學生葉圣陶正準備上課,有同學告訴他已改用陽歷,大家都不相信(政府還沒公布嘛),推出一個人去打電話問蘇州軍政府,那邊答話說:“是的,今天就是元旦。”這個消息讓這些十八九歲的中學生非常興奮,葉圣陶在當晚的日記中寫道:“今日乃吾國改用陽歷之第一日,而吾之日記,亦于今日始改用陽歷矣。”葉圣陶是新政府的熱烈擁護者。1月5日,他親自動手,為父親剪去了發辮。
元旦沒來得及慶賀,真是個遺憾,葉圣陶與同學們決定慶祝“第一元宵”。經過幾天籌備,到了1月15日,學校里彩燈遍掛,旗桿高豎,“懸五色國旗及校旗焉,更懸小燈十,其色一如國旗。校門以內則遍及五色燈及萬國旗,門前楊樹一帶亦經繩而懸以燈”。不僅是草橋中學,蘇州城這天也遍燃燈火,“恍入不夜城矣”,學生們循例提燈出巡后,在校門前燃放花炮,觀者如堵,鞭炮聲夾雜著“民國萬歲”的歡呼聲。
民國元年的正月,于葉圣陶而言,可謂喜事連連。1月28日,葉圣陶正式從草橋中學畢業,成為一名社會人。本來他還頗為就業擔心,但經蘇州公立中學監督袁希洛鄭重介紹,蘇州教育課長吳訥士聘葉圣陶為蘇州中區第三初等小學教員。葉圣陶家境不寬裕,有這份教職,家困可以紓解不少。
同時,葉圣陶與顧頡剛等朋友加入了中國社會黨。又與顧頡剛、王伯祥等友人一同“研究社會主義”。在參加王伯祥一位朋友婚禮時,葉圣陶送的一幅賀字,被當場一位女士相中,找人介紹,把自己的侄女胡墨林許配給了葉圣陶。這可真是革命帶來的又一件好事。
與春風得意的葉圣陶相比,同是十八歲的年輕人,吳宓的日子可不太好過。他從北京輾轉逃來上海,已經有兩個月了。清華復學無望,而且隨著局勢的發展,好像是越來越無望啦——首都都改了地方,庚子賠款還會繼續投往北京的海淀鎮嗎?
回歸清華既然希望渺茫,學業總要繼續。吳宓思量喜三,終于決定與幾位同鄉一道,報考設在上海梵王渡的圣約翰學堂。這是教會辦的學校,比較穩當,學的課程與清華也較易對接。2月5日,四點即起,六點半出發,八點鐘入考場。出乎吳同學的意料,英漢考題都相當淺易。兩天后,圣約翰學堂的錄取名單登在《民立報》上,吳宓與清華的兩位同學都考中了。
2月13日,上海大雨。幾天來都覺得身體不適的吳宓“枯坐樓中,寂寥實甚,無術消遣”,終于病倒了。吃了仁丹,似乎也不管用。而且上海的冬天實在過不慣,吳宓口角凍裂,張不了嘴,吃飯說話都很辛苦,“諸種交至,益覺悵悵”。這“悵悵”中大概不包括昨日清帝的遜位,今天孫中山的辭職。
密切關注政權交接大事的上海客,是早就自許“清國遺老”的鄭孝胥。他的日記自然堅持不用陽歷,但人在上海,對新歷要敏感得多。1月1日,鄭孝胥在日記中寫道:“今日乃西歷一千九百十二年元旦也。一朝廷欲改用陽歷,宜以今日宣布,聞項城有此意,竟不能用,惜哉!”
他“惜哉”的是南北所爭,不在大局,而在私怨。在鄭孝胥看來,南北議和尚未成功,南京方面就召集國會,決定政體,企圖以此逼北京政府屈服,還自,以為得計,實在愚蠢兼搞笑。“使政府在北京亦集國會,決定君主政體,亦行頒布,則如之何?”而且,“此次選舉總統,止十七人,孫文得十六票,黃興得一票,遂自稱全國公舉,真可笑煞人也”。
從1月1日到2月12日,中國存在著兩個政權、兩套歷法,同時也處于“戰”與“和”的十字路口。這一段交織的時光,在每個人心中留下了不同的烙痕。
鄭孝胥希望南北議和成功,但國會必須在北京召開,否則“南方人民懼革黨之恫喝,終不能抱定主見”,所謂主見,便是君主立憲。鄭孝胥引《大陸報》上的評論說:美國雖號共和,卻接近立憲專制,總統的職權很像從前的英王,反而今日之英國,“雖日君主立憲,實最有共和之精神”。
吳宓也支持南北議和,因為他的家鄉陜西,正在承受著新舊兩個陣營的拉鋸戰,只有南北實現和平,陜事才能平復。即使回不去清華,也能在上海好好念書。
葉圣陶則最激進。他贊同《天鐸報》發起國事糾正會的舉動,認為連“優待清室條件”都大可不必:“民國之中固人人平等,無或超出者也。清帝既遜位,則只居于齊民之列;既齊民矣,何以日優待?優待即不平等也。”不肯讓位,那就打唄!
我們印象中主持語文改革、寫童話的白胡子老先生,那時真是年輕啊。
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故事400字篇二:機敏的丘吉爾
蕭伯納,英國現代杰出的戲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是世界著名的以幽默與諷刺見長的語言大師。1949年,他在排練新劇《芭芭拉上校》時,曾發了一個電報給丘吉爾,并隨電報附上兩張首場演出的門票。電文別有用心地寫道:“為閣下保留了這兩張首場演出的門票,請帶上一位朋友一起光臨,倘若閣下還有朋友。”電文故意運用倒裝,最后一句隱含深意:你丘吉爾也許是沒有一個朋友的孤家寡人。
溫斯頓·丘吉爾也非等閑之輩。二戰發生后,他臨危受命擔任英國首相,領導處于困難中的英國,并聯手美國和蘇聯打敗了希特勒。他也以語言的狡猾和機智出名。看了電文,他馬上吩咐秘書回電說:“公務在身,抱歉不能前來觀賞首場演出。但愿能夠觀賞第二場的演出,倘若閣下的劇還能演第二場。”前面的客套不失禮儀,后面就暗含譏刺了:你這個破劇,一次演出就會慘敗,讓我等著看笑話吧。
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故事400字篇三:被鱷魚吃掉的日本士兵
鱷魚吃人的事,古今并不少見,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過近千名日本侵略軍遭鱷魚襲擊并被吃掉的事情。
位于孟加拉灣東岸緬甸的蘭里島,以風景秀麗聞名。小島周圍水面波平如鏡,水中到處矗立著數不清的莽莽蒼蒼的“山脊”,其實這些“山脊”是鱷魚———這是一座著名的鱷魚島,島上長期居住著數萬只鱷魚。它們借助這里奇特的地形地貌和特有的保護色,平靜地生存和繁衍。
1945年2月19日,太平洋戰爭已接近尾聲。在孟加拉灣海域巡邏的英國艦隊截擊了一支企圖從海上撤回日本的侵緬日軍船隊(由于記錄的殘缺,這支日軍的番號無從查考)。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炮戰,英軍艦隊力量遠勝于日艦,不一會兒,日軍的幾艘護航炮艇被擊沉。裝載有1000多名日軍的兩艘運輸船,慌忙駛到蘭里島周圍,日軍在那里登陸。日軍打算把蘭里島作為陣地負隅頑抗。
島上日軍的頑強抵抗給英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激戰到天色漸晚,英國艦隊一時很難消滅這股上島的日軍部隊,于是一邊對小島進行海上封鎖,一邊研究和制定第二天的作戰方案。各艦指揮官接到命令后陸續地來到了指揮艦上。
入夜,疲憊的日軍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正當他們準備好好睡一覺來應付第二天的戰斗時,突然,他們白天沒有注意到的那些鱷魚躥出水面,向他們兇猛地撲過來。原來,當英日海軍白天激戰時,鱷魚被嚇得藏入了水中。
天黑以后,隨著潮水退去,一群群鱷魚都被岸上死傷士兵身上發出的血腥氣味引了出來。已經疲憊不堪的日軍被突如其來的鱷魚的兇猛進攻驚呆了,他們雖然拼命用機槍、步槍向鱷魚射擊,但還是招架不住鱷魚群的兇猛襲擊,頃刻間,慘叫哀號之聲響遍整個島嶼。
在島外指揮部里,英國軍人正在討論,突然艦上執勤人員急匆匆地跑來報告說,島上日軍突然傳來激烈的槍聲和亂哄哄的喊叫聲,估計可能是與其他部隊發生了戰斗。
這種情況讓英軍非常困惑。指揮官詢問值班軍官有沒有部隊同英軍聯系,值班軍官回答說沒有。艦隊指揮官立即下令派遣一艘小艇去調查情況。
東方發白的時候,前去偵察的小艇飛速返回指揮艦報告,從艇上下來的偵察兵個個臉色蒼白,一副恐懼的樣子。“報告長官,全是死人,還有鱷魚!”被驚嚇過度的偵察兵語無倫次地說。
當英國軍隊上島時才發現,滿島都是被鱷魚撕碎了的日軍尸體和上百只被槍彈擊斃的鱷魚尸體。1000多名日軍幾乎都成了鱷魚口中的美味佳肴。整個小島都被血水染紅了。最后,僅找到了20名幸存下來的日軍士兵,但看上去,這些幸存者的神經已徹底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