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靈應寺對聯
靈應寺岸柳春回甘露注;
池草風動妙香聞。 靈應寺,位于五臺山葉斗峰,始建于宋,重修于明。正殿為七間石窟洞,寺東有明代重修之唐鄧隱峰石塔
東龍盤曲,包羅萬象;
西虎蹲踞,迎迓千佛。
五臺山靈應寺對聯
靈應寺岸柳春回甘露注;
池草風動妙香聞。 靈應寺,位于五臺山葉斗峰,始建于宋,重修于明。正殿為七間石窟洞,寺東有明代重修之唐鄧隱峰石塔
東龍盤曲,包羅萬象;
西虎蹲踞,迎迓千佛。
塔院寺敷演清涼,四時瑞雪常飄,幻出銀裝世界;恢宏極樂,六月蓮花始放,翻成金色乾坤。 塔院寺,位于臺懷鎮,原為顯通寺塔院,明永樂五年(1407)建舍利塔,故獨立為寺,改用今名,為五臺山五大禪林之一,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寺內主要建筑...
圓照寺出則弘稱,六度化七趣,同歸正覺;入以德量,三脫疑四圣,共證泥洹。 圓照寺,位于臺懷鎮,創建年代不祥,古稱普寧寺,明代改稱今名,F有天王殿、大佛殿、藏經閣、塔院等建筑八十多間,占地面積12600余平方米。寺后為塔院。
望海寺峭石千里,鼓勇攀登三晉險;晴空一碧,放懷賦詠五臺秋。 魏寅。望海寺,位于五臺山東臺頂,東臺頂名望海峰,故名。該寺創建于元代,明代重修。正殿為文殊殿,有石窟五間,內有石雕文殊及脅侍像。
尊勝寺五岳同尊,三晉云山誰并峙;三乘福勝,五臺寺院此談經。 尊勝寺,位于茹村鄉澽陽嶺,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傳創建于唐,時稱善住閣院,北宋天圣四年(1026)重修,改名真容禪院,明萬歷十九年(1591)復修后易今名,清同治七年(1858)作...
法雷寺七種寶樹圍金界;十里云華擁玉臺。 法雷寺,位于五臺山掛月峰,始創于唐,重修于明,正殿為石窟洞三間,院內存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及清康熙、乾隆碑記等 綠水無愁風皺面;青山不老雪白頭。
佛光寺寺院有塵清風掃;山門無鎖白云封。 佛光寺,位于佛光山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471-499),隋唐時為鼎盛,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寺宇被毀,大中十一年(875)重建。
演教寺五臺十景奇天下;三教九流冠古今。 演教寺,位于五臺山翠巖峰,創建于唐,今已不存。三教九流:三教謂釋、儒、道。九流謂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九家 升臺頂以俯視,宇宙正靜;登樓階而仰觀,殿閣幽閑。
普濟寺錦繡峰云中望月;碧龍池水底觀天。 普濟寺,位于五臺山錦繡峰 金地有靈惺夢草;花天無垢縱浮云。 五峰化宇,包羅天地萬象;十景奇勝,群集世界千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