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永祥門楹聯欣賞
永祥門,在坤寧宮東暖閣之東。
蟠桃千歲果;
溫樹四時花。
——佚名題永祥門
東華燦爛日初昇,紫氣常依曉殿;
北闕輝煌云正麗,祥光遍護春臺。
——乾隆題永祥門,位于乾寧宮東側
北京故宮永祥門楹聯欣賞
永祥門,在坤寧宮東暖閣之東。
蟠桃千歲果;
溫樹四時花。
——佚名題永祥門
東華燦爛日初昇,紫氣常依曉殿;
北闕輝煌云正麗,祥光遍護春臺。
——乾隆題永祥門,位于乾寧宮東側
弘德殿為乾清宮之西小殿,始建于明代,初名雍肅殿,明萬歷十四年(1586)改今名。殿南向,單檐歇山頂,覆黃琉璃瓦。面闊3間,明間辟門,兩次間為檻窗。前接抱廈3間。殿中懸掛匾曰“奉三無私”,南向設御座。
昭仁殿始建于明代,為乾清宮東側小殿。昭仁殿南向,單檐歇山頂,上覆黃琉璃瓦。面闊3間,正中明間辟門,兩次間檻窗。殿前接抱廈3間。明時,殿前有斜廊通乾清宮及東廡,清代改廊為磚墻,自成一院,有小門以通內外。
內廷后三宮之一,位于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約為明嘉靖年間建,順治十二年(1655)、康熙八年(1669)重修,嘉慶二年(1797)乾清宮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
坤寧宮是內廷后三宮之一,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正德九年(1514)、萬歷二十四年(1596)兩次毀于火,萬歷三十三年(1605)重建。清沿明制于順治二年(1645)重修,十二年(1655)仿沈陽盛京清寧宮再次重修。
絳雪軒位于御花園東南,后依宮墻,座東面西,面闊5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前接歇山卷棚頂抱廈3間,平面為“凸”字形。明間開門,次間、梢間為檻窗,上為福壽萬字支窗,下為大玻璃方窗。
養性齋位于御花園西南,始建于明代,稱樂志齋,清代改今名。齋為兩層樓閣式,原為7間,座西面東。清乾隆十九年(1754)于樓兩端向前各接出3間,改建為轉角樓。平面呈凹形,前出月臺1座。嘉慶二十年(1815)重修,月臺面改墁金磚。
延暉閣位于御花園內西北,北倚宮墻。明代初建時稱清望閣,清代改今名。閣座北面南,三開間,外觀為上下兩層,其內部兩層之間有一暗層,黃琉璃瓦歇山頂。前檐明間開門,燈籠框隔扇門6扇,兩次間為燈籠框檻窗。閣之上層迴廊環繞,玲瓏輕盈。
澄瑞亭位于御花園的西北,正北為倚園北墻而建的位育齋,正南為千秋亭。亭平面方形三開間,通面闊約8米,前出抱廈,下有東西長的矩形水池,池上橫跨單券洞石橋,亭座落于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