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地藏寺楹聯欣賞
〖地藏寺〗 地藏寺原名迎水寺,位于沈陽市西20公里處之換金堡樹,地近渾河,為一佛教古剎。
寺在昔時名迎水;
堡從何處號換金?
——佚名題地藏寺
遼寧省沈陽市地藏寺楹聯欣賞
〖地藏寺〗 地藏寺原名迎水寺,位于沈陽市西20公里處之換金堡樹,地近渾河,為一佛教古剎。
寺在昔時名迎水;
堡從何處號換金?
——佚名題地藏寺
壽安宮位于內廷外西路壽康宮以北,英華殿以南。始建于明代,初名咸熙宮,嘉靖四年(1525)改稱咸安宮。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間在此興辦咸安宮官學,乾隆十六年(1751)咸安宮官學移出。
壽康宮,位于內廷外西路,慈寧宮西側。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建成,嘉慶二十五年(1820)、光緒十六年(1890)重修。壽康宮南北三進院,院墻外東、西、北三面均有夾道,西夾道外有房數間。
雨花閣位于內廷外西路春華門內,是宮中數十座佛堂中最大的一處。清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皇帝采納蒙古三世章嘉國師胡土克圖的建議,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托林寺壇城殿,在原有明代建筑的基礎上改建成雨花閣,于其中供奉西天梵像,雨花閣...
〖般若寺〗般若寺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河沈河區大南街般若寺巷8號,系佛教寺院,現為遼寧省佛教協會會址。高僧古林禪師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創建,古林禪師祖籍湖南長沙,據說是大明朱氏之后,最初在四川出家為僧。
體元殿原為啟祥宮后殿,清咸豐九年(1859)將此殿改為前后開門的穿堂殿,咸豐御筆匾題曰“體元殿”。殿為黃琉璃瓦硬山頂,面闊5間,明間前后開門,次間、梢間為檻墻、支窗。室內各間安花罩虛隔,惟西梢間自成一室,有門與次間相通。
太極殿,內廷西六宮之一,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原名未央宮,因嘉靖皇帝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啟祥宮,清代晚期改稱太極殿。清代曾多次修葺。
建福宮位于內廷西路西六宮西側,清乾隆七年(1742)利用乾西五所之西四所及其以南的狹長地段修建而成。嘉慶七年(1802)重修。建福宮為一南北狹長的院落,東西寬約21m,南北長逾110m。
延春閣,為建福宮的主體建筑,延春閣分為三層,中間是暗層,層與層之間的隔斷與連接虛虛實實,繁復萬端,因此號稱“迷樓”。流水如有意;高云共此心。——佚名題延春閣 湘管摛新會;蕓編發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