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簡介及九成宮對聯集錦
九成宮位于寶雞市麟游縣新城區,該地屬于渭北高原丘陵溝壑區,海拔近1100米,夏無酷暑,氣候涼爽宜人。九成宮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臺山,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至今仍是一派青山綠水、明媚秀麗的風光。九成宮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竣工于隋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三月,開始名叫“仁壽宮”,是文帝的離宮。唐太宗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修復擴建,更名為“九成宮”,“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唐高宗時曾一度改名為“萬年宮”,意指頤和萬壽,后又恢復原名。
《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征撰文,歐陽詢書。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楷書24行,行49字。
此碑用筆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見險絕,字畫的安排緊湊,勻稱,間架開闊穩健。明陳繼儒曾評論說:“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明趙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
對聯:
九成宮集聯:
皎月懷光如滿璧
清風和美作冰人
立言元在成名后
品物常于窮理時
勝地常年如滿月
可心無景不微風
登臺得貺(kuang)能觀月
臨水凄清莫尤風
清新可持同龜壽
養性常膺與鹿齡
炎景流金無蒸郁
微風動碧感凄清
登臺可賞滌山雨
出海能觀澈水天
參差臺榭成佳景
雜杳云霞亂遠山
臨武始知書有味
觀心斯怡道生華
乾坤戒滿非人力
舜禹懷茅正圣心
舜德千年書典策
禹功萬物勒龍圖
循經有典觀前圣
頌道無言訓后昆
室列圖書覺清遂
家成文史足風流
功成書契流葳(wei)蕤(rui)
學至謙和始吉祥
言肯聲猶成續響
禮成品更遂前懷
無欲方能成六道
忘機差可得三玄
巖前雨后云相續
檻上泉流月和聲
文心皎若月中庭
書品清于雨后山
能于大顯猶蹈矩
信可深居善握機
風月波光動臺榭
紫華淑氣接長廊
人品能扶書品正
文心應勝壯心高
龍閣涂金成顯赫
鳳臺凝碧足崢嶸
一念忘言含玄遠
三陽凝泰挹清澄
明月一輪懸寶鑒
清風萬度肅云天
名令身潔唯性克
德暉文顯欲心誠
運筆成文潤五色
耕田鑿井利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