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體仁閣楹聯欣賞
體仁閣位于太和殿前廣場內東側,面西。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明初稱文樓,嘉靖時改稱文昭閣,清初改稱體仁閣。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毀于火,當年重建。體仁閣高25米,座落于崇基之上,上下兩層,黃色琉璃瓦廡殿頂。下層面闊9間,進深3間,明間為雙扇板門,左右各3間安裝一碼三箭式直欞窗,兩梢間、山墻及后檐用磚墻封護。檐下施以單昂三踩斗栱。一層屋檐上四周是平座,平座周圍廊裝有24根方形擎檐柱,用以支承頂層屋檐,柱間設尋杖欄桿連接,站在平座上可憑欄遠眺。上層樓7間,四面出廊,前檐裝修斜格欞花槅扇28扇,梢間與山墻及后檐墻用木板做封護墻,減少了下層的承重力。檐下為重昂五踩斗栱。檐角安放脊獸7個。康熙年間,曾詔內外大臣舉薦博學之士在體仁閣試詩比賦,清代各朝御容也曾收藏于此。乾隆年重建后,此處作為清代內務府緞庫,內設收貯緞繡木架143座。
黃道開天,東壁琛閣輝玉宇;
紫宸日麗,西山爽氣映瑤階。
——佚名題體仁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