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憲
和帝水元元年(89年)九月,皇帝下詔,命中郎將持節到五原任命竇憲為大將軍,并封其爵為武陽侯,食邑二萬戶。竇憲堅決辭去封爵。過去大將軍的官位在三公之下,按太尉標準設置官屬。此時,竇憲權震朝廷,公卿們迎和旨意,奏請朝廷,使竇憲位在三公之上,太傅之下,同時,也提高了他設置官屬的檔次。竇憲率軍回京師。朝廷大開倉府,犒勞賞賜將士,隨竇憲出征的各郡二千石長官的子弟,都升任太子舍人。
當時,竇憲兄弟,竇篤為衛尉,竇景、竇瑰都任侍中、奉車、駙馬都尉。于是,兄弟四人大修宅第,爭競豪奢,窮極工巧。
永元二年(90年)六月,朝廷下詔封竇氏四兄弟侯爵。只有竇憲拒不受封。七月,將兵出鎮涼州(治所在今甘肅秦安縣東北),鄧疊任其副將。
北單于因為漢王朝遣還他的弟弟,又派車諧儲王等人居延塞見竇憲,請求向漢稱臣,并想入京朝見。竇憲上表請示后,派班固、梁諷前往迎接。這時,南單于上書漢廷,建議乘機消滅北單于,然后,南北匈奴合并歸漢。漢廷同意,于是,南單于大敗北單于,北單于受重傷逃走。班固等人走到私渠海,轉頭返回。竇憲認為北單于勢力微弱,想乘機將其徹底消滅,于是在永元三年(91年),派右校尉耿夔、司馬任尚、趙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破北單于,斬首五千余級,北單于遁逃,不知去向,其國遂亡。
竇憲平定匈奴,威名大盛。于是以耿夔、任尚為爪牙,以鄧疊、郭璜為心腹,以班固、傅毅皆置幕府,以典文章,把攬朝政,占據要津。一時刺史、守令等官員多出其門。尚書仆射郅壽、樂恢因為違忤竇憲之意,相繼自殺。朝臣震懾,望風承旨。竇篤進位特進,竇景為執金吾,竇瑰為光祿卿,兄弟當朝,貴重顯赫,傾動京都。而竇景尤為驕縱,妓客也依仗勢力,為非作歹。他們侵凌平民,強奪財貨,篡取罪人,搶掠婦女。搞得京都商賈閉塞,如避寇仇。而主管官吏,噤若寒蟬,忍氣吞聲,不敢舉奏。司徒袁安見天子年幼,外戚專權,深為憂慮,言及國家大事,往往嗚咽流淚。無奈當時竇氏勢力太大,父子兄弟并居高位,充滿朝廷。除上面提到的之外,尚有竇憲的叔父竇霸為城門校尉,竇褒為將作大匠,竇嘉為少尉,任侍中、將、大夫、郎吏等職的,還有十余人。
竇憲以為有大功于漢,愈加跋扈恣肆。永元四年(92年)他的黨羽鄧疊、鄧磊、郭舉、郭璜也互相勾結,有的還出入后宮,得幸太后,于是欲謀叛逆。
和帝得知了他們的陰謀,但無法與外臣接觸。素知中常侍鉤盾令鄭眾,謹敏而有心機,不事豪黨,于是便招來鄭眾,定計除滅叛黨。考慮到竇憲駐扎在外,怕他興兵為亂,謀定后忍而未發。適逢竇憲和鄧疊班師回京,和帝大喜,下詔讓大鴻臚持節到郊外迎接,并按等級賞賜軍中將士,以安其心。竇憲進城之后,和帝親臨北宮,命將屯衛南、北宮,關閉城門,逮捕了鄧疊、鄧磊、郭舉、郭璜,下獄誅死。并派人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綬,更封為冠軍侯,讓他和竇篤、竇景、竇瑰都回封地去。竇憲、竇篤、竇景到封地后,都被迫令自殺。永元十年(98),竇瑰也被梁棠所逼自殺。
點評:衛青、霍去病資強漢之眾,連年以事匈奴,國秏太半矣,而猾虜未之勝,后世猶傳其良將,豈非以身名自終邪!竇憲率羌胡邊雜之師,一舉而空朔庭,至乃追奔稽 落之表,飲馬比鞮之曲,銘石負鼎,薦告清廟。列其功庸,兼茂于前多矣,而后世莫稱 者,章末釁以降其實也。是以下流,君子所甚惡焉。夫二三子得之不過房幄之 閑,非復搜揚仄陋,選舉而登也。當青病奴仆之時,竇將軍念咎之日,乃庸力之不暇,思鳴之無晨,何意裂膏腴,享崇號乎?東方朔稱“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信矣。以此言之,士有懷琬琰以就煨塵者,亦何可支哉!(《后漢書·竇憲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