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相聲繞口令
燴銀耳、炒銀枝兒、八寶榛子醬、黃魚鍋子、白菜鍋子、什錦鍋子、湯圓鍋子、菊花鍋子、雜燴鍋子、
煮餑餑鍋子、肉丁辣醬、炒肉絲、炒肉片兒、燴酸菜、燴白菜、燴豌豆、燜扁豆、氽毛豆、炒豇豆,
外加腌苤藍絲兒。
“氽”、“汆”和“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極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汆”簡直像雙胞胎那樣難以分辨。不過,如果懂得它們都是會意字,認(rèn)真分析一下它們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難辨清了。
“氽”字念tun3聲,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來是人浮在水上。“人浮在水上”是漂浮的一種情況,所以“氽”的本義是“漂浮”,如木板在水上 “氽”、“尸體氽上來了”。又引申為“用油炸”(因為油炸食品時大多食物都浮在油面上),如“氽油條’、“氽蝦片”、“油氽饅頭”、“油氽花生米”。
“汆”字念cuan1聲,上面是“入”,下面是“水”,合起來表示“(把東西)放入(沸)水中”。“汆”字的常用義是一種“烹調(diào)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如“汆湯”、“汆丸子”
“汆黃瓜片”。
“糴”念di2聲,上面是“入”,下面是“米”,合起來就是買進米。“米”可借代糧食,所以“糴”泛指“買進(糧食)”,如“糴米”、“糴麥子”。跟“糴”相對的“糶tiao4聲”"則是“賣出(糧食)”。
最后,讓我們把上面的辨析編成口訣,以便記憶:人浮水上讀作(tun3聲),入水煮炸念作(cuan1聲),出米為(tiao4聲)入米(di2聲),拆字會意不難判。
八扇屏(灌口文本)忠厚人
后漢三國有一位忠厚人,此人姓魯,名肅,字子敬.只皆因劉備當(dāng)陽大敗,夏口屯兵.魯肅同孔明過江東,舌戰(zhàn)群儒,對周瑜念《銅雀臺賦》,言說曹操下江東所為二喬,以樂晚景.氣壞周公瑾,那周瑜才與曹操勢不兩立.闞澤下書,怒打黃蓋,龐統(tǒng)獻連環(huán)之計,周瑜用火攻.只皆因欠東風(fēng),周郎身染重病,南屏山借東風(fēng).周瑜密差丁奉,徐盛去殺孔明.趙子龍箭射篷繩,孔明才得活命.火燒戰(zhàn)船,曹兵大敗,荊襄九郡,俱為劉備占領(lǐng).到后來屢討荊州,劉備總是不還,竟自難為魯子敬,那金圣嘆老先生批三國說:"魯子敬是一位忠厚人也."
不是人
隋王二世,次子楊廣,殺父奪權(quán),鴆兄圖嫂,欺娘戲妹,寵*臣,滅忠良,下?lián)P州,觀瓊花.納黍行舟,選來民間美女,赤體拉纖,船至中途,割斷纖繩,使美女個個跌倒,以博昏王一笑.到后來,狄去邪探地穴,棒打白利將,*山王定計揚州奪印,雄闊海力托千斤閘,放走十八路反王,滅名山小羅成槍挑楊林,隋朝江山落在宇文化及之手.這一日,煬帝病臥東宮,那無敵大將軍帶劍上殿,逼索玉璽,煬帝道:"朕何罪之有?"無敵大將軍言道:"你這昏王,貪酒色,逆人倫,荒淫無道,真乃不是人也."
漁人
三皇治世,五帝為君,傳到紂朝,出了一位漁人.此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道號飛熊.時不至,太公無時賣過面,算過卦.在渭水河邊釣魚,愿者上鉤.文王夜得一夢,夢見飛熊入帳,郊外打獵,必得賢臣.那一日文王郊外打獵,偶遇武吉攔路,將文王引至渭水河邊,見一道長白發(fā)白須,真有仙風(fēng)道骨之樣.文王拉輦,太子拉套,拉了八百單八步.到后來,扶保周朝八百零八年.斬將封神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斬將封神姜太公稱為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