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睡前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講述一些道理。成語就是有道理的詞語,它奠基著我國的文化之熙。睡前聽個成語故事吧,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成語睡前故事大全,希望對你有用!
成語睡前故事篇1:舍我其誰
孟子想到齊國施展自己的雄圖大志,也很希望齊國君王能像歷史上的商湯和周武王那樣有作為。他到齊國后,齊王很高興,并且任用了他。但孟子總感到不理想,于是決定離開齊國。但他在離開時,心里又是矛盾著的,很想齊王能親自出面來挽留他。
后來,盡管齊王也親自到孟子住處見了面,但只是寒暄寒暄而已,并沒有表示要真正留他。孟子出京城臨淄到齊國西南部的晝地后,住了3天才走。途中有人問孟子為什么這樣慢騰騰地,孟子說,我自認為還是太快了呢。我想齊王也許能最終改變態度,把我召回去。齊王如果用我,何止齊國的老百姓得到太平,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夠得到太平。
在回歸的路上,又有一個名叫充虞的人問孟子,說:“老夫子現在好象很不愉快的樣子,從前我聽您說過:“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回答道:“彼一時,此一時嘛。
每過520xx年必定有位圣君出現,而這當中也必定會有命世之才出來。從周朝到現在,已經過去700余年了。論年頭,早超過(520xx年)了;而以時勢的發展來考察之,則現在正該是出圣君賢臣的時候了。
老天爺如果想使天下太平,那么當今之世,除了我,還有誰呢?我有何不愉快的呢?”
成語睡前故事篇2:拔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里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么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里卻很高興。回到家里還夸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里去看,發現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成語睡前故事篇3:始作俑者
戰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么不同嗎?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說:也沒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著說:現在大王的廚房里有的是肥肉,馬廄里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饑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
這是當權者在帶領著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么當權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么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后代的吧!
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句話,后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成語睡前故事篇4:乘龍快婿
春秋時期,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兒愛上善于吹簫的簫史,就跟他學起吹簫來。秦穆公成全了他們,為他們建立一座鳳臺。
弄玉很快學會了吹簫,他們在鳳臺吹簫,引來了鳳凰前來傾聽,并伴著樂聲飛舞。后來簫史乘龍飛去,弄玉也乘鳳飛去。
成語睡前故事篇5:引錐刺股
蘇秦,戰國時人,少有大志。但由于學識淺薄,得不到重用,甚至家里的人都瞧不起他。這使他很難過,并受到很大刺激。
他決心發憤讀書,增長學識。蘇秦經常讀書到深夜,疲倦了,難免打瞌睡。為了振作精神,他拿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猛刺大腿。
后來,他終于成為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游說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抵抗秦國。
成語睡前故事篇6:以身試法
西漢時,高陽出了一位廉潔奉公的官員,叫王尊。
王尊從小死去父親,由他的伯父撫養長大。伯父家里比較貧窮,王尊每天要趕 羊群到野外去放牧。 這孩子最愛讀書,放牧時總要帶些書閱讀。漸漸地,他對書上提到的那些秉公執法的官吏十分崇敬,希望自己將來也成為這樣的人物。
一天他向伯父央求,為他在郡的監獄里謀一份差使。 這時王尊才十三歲,伯父聽后驚訝他說:“你還是個孩子啊,又不懂刑律,怎么能到監獄去做事呢?” 王尊說:“孩兒已從書中見到過很多。以后再跟獄長多學學,不就行了嗎?”
伯父經不住王尊一再央求,便備了禮托人找獄長說情。獄長便把王尊當聽差在身旁使喚。 王尊當了幾年聽差,經常接觸到刑獄方面的事務,長進很快。
一次他隨獄長去太守府辦事,被太守看中,便把他留在府中做文書方面的事。又過了幾年,王尊辭去職務,攻讀儒家經典,之后再被任用。 由于他執法嚴正,逐步提升,當上了縣令,后來又升為安定郡太守。
當時,安定郡官場非常混亂,一些官員利用權勢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王尊一到那里,立即整頓吏治,并曉示屬縣所有官吏忠于職守,以身作則,為下屬作出榜樣。法律無情,不要用自己的身體去嘗試一下法律。
郡里有個屬官心狠手辣,搜刮大量民脂民膏,民憤極大,告示貼 出后不見改悔,于是王尊把他捉拿歸案。這貪官入獄后,沒幾天就一病身亡。接著,王尊又懲辦了一批罪行嚴重而又沒有悔改的豪強。這樣一來,安定郡開始太平起來。
王尊嫉惡如仇,執法如山,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