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睡前的小故事文字版
親歷一件事是兒童理解生活世界的最本初方式,但兒童親身經(jīng)歷的事件是極其有限的。語言作為生活世界的摹本,為兒童通過語言來理解生活世界提供了條件,聆聽故事是兒童理解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男孩睡前的小故事文字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男孩睡前的小故事文字版篇一:雪孩子和老鼠咪咪
這天一大早,咪咪起床拉開窗簾,看見原野上一片白茫茫的。咪咪高興極了,連忙跳下了床。
“媽媽,下雪了!”咪咪的叫聲把全家人都吵醒了。她趴在窗戶邊,驚喜地看著天上的雪花靜靜地飄落在原野上。
“啊,下雪了,我們又該找不到食物了!” 媽媽念叨著。
“我出去玩啦。”咪咪穿上了靴子和棉衣,戴上了帽子和圍巾,高興地跑向了原野。
不遠(yuǎn)處,一個(gè)圓滾滾的雪孩子從雪被子里爬出來,他揉揉眼睛,和咪咪打了招呼“你好,咪咪,我們又見面了。”
“是啊!雪孩子,我好想你哦!盼了這么久終于把你盼來了。”咪咪激動(dòng)的說。
說完,咪咪和雪孩子在雪地里玩了起來。
咪咪和雪孩子從雪坡上滑了下來,這時(shí),遇到了穿著紅皮襖的小狐貍,小狐貍?cè)嘀鴥黾t的鼻子,對咪咪說:“我要逛燈籠節(jié)的燈展,想不想一起去啊?”咪咪高興地點(diǎn)點(diǎn)頭,跟著小狐貍向原野的深處走去。雪孩子也搖搖晃晃地跟著他們。
咪咪、小狐貍還有雪孩子先是跑啊跑,然后走啊走,再然后連走都走不動(dòng)了。這時(shí)候,天色暗下來了,他們仨忽然看到前面有一片鵝黃色的燈火,把雪都染得溫暖了。
“那就是燈展的地方了。”小狐貍說。
雪中的燈展真熱鬧啊,各式各樣的燈籠閃耀著神奇的光芒,賣冰糖葫蘆的攤子前圍滿了顧客,小狐貍鉆這里跑那里,一會(huì)兒就不見了蹤影。
咪咪逛啊,看啊,很快就累了。于是,她靠在賣熱點(diǎn)心的豬爺爺?shù)臓t子邊取暖,漸漸睡著了。
“你怎么在這兒睡覺啊?”一個(gè)聲音叫醒了咪咪。咪咪睜開眼,哎呀,什么都沒了,沒有各式各樣的燈籠,也沒有賣熱點(diǎn)心的豬爺爺,只有一個(gè)圓頭圓腦的雪孩子。
“這是哪兒啊?”咪咪找不到回家的路,哭了起來。
“別哭,我?guī)慊丶摇?rdquo;
雪孩子拉著咪咪的手,把她送回了家。爸爸和媽媽想感謝雪孩子,可是雪孩子不進(jìn)門,揮揮手說:“我走啦。”
咪咪來到雪孩子的身邊,拉了拉雪孩子的手:“進(jìn)來喝一杯熱可可吧,里面還加了牛奶呢。”雪孩子搖了搖頭:“我已經(jīng)太累了。你看,天都黑了,該睡覺了。”
雪孩子躺在了雪地上:“晚安,咪咪。”
雪花仙子撒下一把又一把的雪花,把雪孩子蓋上了。雪孩子睡在厚厚的雪被子下面,做起了春天的夢……在夢里,飄來了咪咪的信,明年的燈籠節(jié),再見。
男孩睡前的小故事文字版篇二:陸游一字之師
南宋乾道八年初春,夔州通判陸游應(yīng)詔前往抗金前線南鄭,途經(jīng)四川梁山(今重慶梁平)蟠龍山時(shí),忽聞山頂鞭炮震耳,鑼鼓喧天。循聲而至,原來是當(dāng)?shù)毓賳T和山民正在慶賀蟠龍橋落成。但見這蟠龍橋像一條蛟龍飛跨山澗,又如雨后的彩虹橫亙天際,如詩如畫。陸游不禁連連稱贊。當(dāng)?shù)毓賳T得知來者是大詩人陸游,立刻捧出文房四寶,恭請他給蟠龍橋?qū)懸桓?a href="http://www.jcsycorp.com/tool/duilian/">對聯(lián)。陸游略思片刻,運(yùn)腕揮毫,在橋頭石壁上寫下了:“橋鎖蟠龍,陰雨千縷翠;林棲鳴鳳,曉日一片紅。”然后跨馬下山到縣城住宿。
陸游走后,當(dāng)?shù)匾恍招さ母概邅碛^看。女兒肖英姑看完陸游的對聯(lián),若有所思地說:“此聯(lián)不愧出自大詩人之手,只是有一字不太貼切,弱了氣魄。”
原來,這肖英姑出自書香門第,早年喪母。后來家中又不幸失火,燒毀了偌大家業(yè)。父親灰心喪氣,帶著女兒進(jìn)了蟠龍山,父女倆在這如詩如畫的山中種地打柴為生。晚上父親常常挑燈教女,英姑天資聰穎,學(xué)習(xí)勤奮,長大成人后,詩詞歌賦、地理天文,無一不曉,無所不通,深得當(dāng)?shù)厝司磁濉?/p>
且說英姑這無意中一句評論,不多時(shí)竟傳到了陸游的耳朵里。他聽后大為納罕,思來想去,卻不知哪一字弱了氣魄。
次日,陸游獨(dú)自一人來到蟠龍山,直奔肖氏父女所住的蟠龍洞。連喚數(shù)聲,竟無人回應(yīng)。他沉吟片刻,信步走進(jìn)洞中,原來英姑父女并未在洞里。陸游四下環(huán)顧,見一塊大石上放著筆墨紙硯,便鋪紙?zhí)峁P,寫道:“為龍意蟠,洞府未然,不留空下,重見英山,求深何在,女才知返,姑悵去賢。”署上姓名,然后回身走了。
陸游剛走不久,英姑父女打柴回來,知是陸游來過。父女倆看著陸游那文不成文,詩不是詩的文字,經(jīng)一番琢磨,方破解出這是一首七言詩:“重返蟠龍為求賢,未見英姑意悵然,才女不知何處去,空留洞府在深山。”
陸游回到住所,當(dāng)晚又是一夜沒睡,仍未想出是哪個(gè)字不妥,第二天早晨,竟踏露又來到蟠龍洞。英姑父女聽見招呼,忙將他請進(jìn)洞中。稍事寒暄,陸游直言向英姑求教,請她指出對聯(lián)中哪一字不妥。英姑含羞笑道:“大人,奴家乃山野村女,本不敢妄評大人之作。承蒙大人不棄,光臨寒舍,斗膽直言,不當(dāng)之處,還望大人指教。”然后侃侃說道,“大人上聯(lián)‘橋鎖蟠龍,陰雨千縷翠’無懈可擊;下聯(lián)“林棲鳴鳳,曉日一片紅’,若改為‘一聲紅’豈不更妙?鳳凰叫而旭日升,有聲有色。不知大人以為如何?”陸游聽罷,沉吟片刻后,連聲贊道:“妙,妙,妙,好個(gè)‘一聲紅’!真是一字師也。”
陸游心悅誠服,欣然來到蟠龍橋,將“片”字改為“聲”字。
英姑成為陸游的一字師的故事,很快傳開,一直流傳至今。
男孩睡前的小故事文字版篇三:蘇東坡改詩
有一天,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 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心想:“西風(fēng)”就是秋風(fēng),“黃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與秋霜斗,怎么會(huì)被秋風(fēng)吹落呢?說西風(fēng)“吹落黃花滿地金”是大錯(cuò)特錯(cuò)了。這個(gè)平素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的翰林學(xué)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輩和上級,提起筆來,續(xù)詩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xì)吟。
王安石回來以后,看了這兩句詩,心里很不滿意。他為了用事實(shí)教訓(xùn)一下蘇東坡,就把蘇東坡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陽,這一天大風(fēng)剛停,蘇東坡邀請好友陳季常到后園賞菊。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
這時(shí)他想起給王安石續(xù)詩的往事,才知道原來是自己錯(cu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