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成長故事
兒童故事是故事的一個分支,也是兒童文學中一簇絢爛的花朵,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幼兒的成長故事。
幼兒的成長故事1:沒有心的鹿
獅子生了病,睡在山洞里。他對一直與他親密要好的狐貍說道:“你若要我健康,使我能活下去,就請你用花言巧語把森林中最大的鹿騙到這里來,我很想吃他的血和心臟。”
狐貍走到樹林里,看見樹林里歡蹦亂跳的大鹿,便向他問好,并說道:“我告訴你一個喜訊。你知道,國王獅子是我的鄰居,他病得很厲害,快要死了。他正在考慮,森林中誰能繼承他的王位。他說野豬愚蠢無知,熊懶惰無能,豹子暴躁兇惡,老虎驕傲自大,只有大鹿才最適合當國王,鹿的身材魁悟,年輕力壯,他的角使蛇懼怕。我何必這么羅嗦呢?你一定會成為國王。這消息是我第一個告訴你的,你將怎樣回報我呢?如果你信任我的話,我勸你快去為他送終。”
經狐貍這么一說,鹿給搞糊涂了,便走進了山洞里,絲毫沒有想會發生什么別的事情。獅子猛然朝鹿撲過來,用爪子撕下了他的耳朵。鹿拼命地逃回樹林里去狐貍辛辛苦苦白忙一場,他兩手一拍,表示毫無辦法了。獅子忍著餓,嘆惜起來,十分懊喪。獅子請求狐貍再想想辦法,用狡計把鹿再騙來。狐貍說:“你吩咐我的事太難辦了,但我仍盡力去幫你辦。”于是,他像獵狗似地到處嗅,尋找鹿的腳跡,心里不斷盤算著壞主意。狐貍問牧人們是否見到一只帶血的鹿,他們告訴他鹿在樹林里。
這時,鹿正在樹林里休息,狐貍毫不羞恥地來到他的面前。鹿一見狐貍,氣得毛都豎了起來,說:“壞東西,你休想再來騙我了!你再靠近,我就不讓你活了。你去欺騙那些沒經驗的人,叫他們做國王。”狐貍說:“你怎么這樣膽小怕事?你難道懷疑我,懷疑你的朋友嗎?獅子抓住你的耳朵,只是垂死的他想要告訴你一點關于王位的忠告與指示罷了。你卻連那衰弱無力的手抓一抓都受不住,F在獅子對你非常生氣,要將王位傳給狼。那可是一個壞國王呀!快走吧,不要害怕。我向你起誓,獅子決不會害你。我將來也專伺候你。”狐貍再一次欺騙了可憐的鹿,并說服了他。
鹿剛一進洞,就被獅子抓住飽餐了一頓,并把他所有的骨頭,腦髓和肚腸都吃光了。狐貍站在一旁看著,鹿的心臟掉下來時,他偷偷地拿過來,把它當作自己辛苦的酬勞吃了。獅子吃完后,仍在尋找鹿的那顆心。狐貍遠遠地站著說:“鹿真是沒有心,你不要再找了。他兩次走到獅子家里,送給獅子吃,怎么還會有心呢!”
幼兒的成長故事2:小鳥的報答
這是一個關于老頭兒和老太太的童話。這個老頭兒和老太太生活在一座小小的村莊里。老頭兒養了一只小鳥兒,他非常喜歡這只小鳥,細心地照看它,給它喝的,吃的,處得極其融洽。
有一回,老頭兒得離家幾天。在他出門之前囑咐他的老太太及時給這小鳥兒吃的喝的,然后就走了。可是老太太一點兒也不關心這只小鳥,只顧忙自己的事。這些日子她想曬種籽,便把種籽放在一個盤子里,曬在太陽底下。
就這樣過了一天,兩天,三天。小鳥開始還忍著饑餓,后來實在無法忍耐了,便用嘴啄鳥籠。它啄了好久好久才把鳥籠門啄開,飛了出來。然后便徑直飛到曬種籽的盤子那兒,開始啄食起來。
老太太一見非常生氣,抓住小鳥,用棍子使勁打它,然后把它扔出茅舍。
等老頭兒回來時,她說不知小鳥自己飛到哪兒去了。老頭兒直發愁,因為小鳥好久沒見回來,便說要到森林里去找他的小鳥。
他這么說了,也就這么做了。他來到森林,走啊,走啊,腿都快走斷了,終于在最密最密的林子里找到了他的小鳥。小鳥見到老頭兒很高興,但它再也不愿回去。
有一段時間,老頭兒便留在森林里他的小鳥這兒做客,等到和小鳥在一塊兒開心夠了,便準備回家。
在離開森林的前一天,小鳥準備了兩只籃子,一只又大又重,一只又小又輕。讓老頭兒從中挑一只作禮物。老頭兒謝了小鳥,說:“你既然非要送我不可,那就把那只小的輕的給我吧,那只大的我恐怕也提不動。”
老頭兒要了這只小籃子,把它頂在頭上,和小鳥告別之后便回家去了。
老頭兒到家后把一切都告訴了老太太。隨后他們說要看看籃子里裝的是些什么東西。打開一看,籃子里裝滿了金子、銀子和寶石。
老太太被財寶弄眩了眼睛:“喂,老頭子,快說,我到哪兒能找到那只小鳥?我比你聰明,我去把那只大籃子提回來。”
后來,老太太也上森林找小鳥去了。她剛一見到它,馬上就親熱得不得了:“哎呀,親愛的小鳥啊,我找你找得好苦呀,在森林里轉了一整天,直到現在才把你找到。快給我一份禮物吧,瞧,我這么喜歡你。”
小鳥對老太太表示了歡迎,就像把她的罪過全忘了似的。小鳥在她面前擺了兩只籃子,一只又大又重,一只又小又輕。
貪心的老太太沒考慮多久便提著那只又重又大的籃子跑回家了,慌忙得連謝謝也忘了說。剛一跨進茅舍門,便把籃子打開,兩手往里面一伸。糟了,籃子里不是金子,而是蛇和蝎子。老太太嚇得像腳下著了火似地拔腿跑出了茅舍,要是沒有死的話,那也許還在跑著跑著,一直跑到今天。
幼兒的成長故事3:皮匠的兒子
這是很多年以前的一個故事。彭堤村住著一位名叫基斯的皮匠。由于家境貧困,他的獨生兒子基休拉爾從小就在地里干活。妻子悉巴莉婭身體虛弱,終年多病,但仍然家里家外地日夜操勞,不是跟丈夫下地種田,就是在場院 曬牛糞干①。
基休拉爾渴望讀書,可是出生在皮匠家,沒有人愿意收他為學生,甚至不準他從神廟前走過。
為了實現讀書的愿望,他經常苦思冥想找辦法,結果往往是一無所獲。
一天,他看見潘迪特·夏姆拉爾在教幾個孩子學習梵語和印地語,就提心吊膽地走上前,雙手合掌行禮,并懇求說:“潘迪特先生,您是知道的,我是皮匠出身②,可我很想讀書。如果我坐在離其他孩子遠一點的地方,聽您講課, 對您不會有影響吧?”① 印度農民把牛糞曬干做柴燒。② 印度分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賤民。皮匠是屬賤民種姓,地位最低。
“你真是個大傻瓜!皮匠們只能干一些臟累的服務行當。你是不可接觸的人,即使在很遠的地方聽課,也便宜了你。哪怕是碰上你的影子,人們也會變得不圣潔,廟里的神像就會張嘴詛咒,綠樹就會干枯,池水就會變得渾濁。你以后再不能有讀書的想法。假如你真記得基達①中的一個詩節,那你的聰明就會使你產生邪念,你將不得不下地獄,一死了事。我是婆羅門學者,那些商人和高利貸者聽了我的話語,就是干了再多的壞事,也能平安無 事……”潘迪特·夏 姆拉爾發著火,嘮叨了好長時間。① 印度教經典。
一天夜里,基休拉爾一邊給母親按摩腿腳,一邊說:“媽媽,我多么希望讀書,可這里沒有一個人教我;如果我硬要想法讀書,這里的潘迪特學者就要打我。離這里約一百里路遠的地方,有一個古馬里亞村,那里有一個地主黑莫德辛哈,需要一個干活的。我現在已經十五歲了,您的身體也正在逐漸好轉,您要是能跟父親說一下,讓我到那里干事,就太好了。”
“孩子,你走了以后,咱這小小的草棚就更寂寞了,那我也將無心留在這里。如果你想在古馬里亞村長期住下,我也和你一起去。這件事由我和你父親講吧。”悉巴莉婭對孩子說。
基斯同意他們母子倆外出謀生,因為他知道在彭堤村是沒有出路的。就連基休拉爾穿身白衣服,幾個高利貸者也曾經阻攔過好幾次。更甚者,在一年中最熱鬧的燈節,他一家不能從神廟前經過。
幾天以后基休拉爾帶著母親來到古馬里亞,他在地主黑莫德辛哈的地里干活,地里活干完了,就為地主放牛。母親給地主老爺干家務,掃地,清理牛糞,給牛飲水。必要的時候,所有的臟活累活都要她一個人承擔。
晚上,一位叫做納拉茵的婆羅門學者時常為地主少爺貢旦辛哈來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