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實用工具 > 名人簡介 > 隋唐五代名人 > 哥舒翰

哥舒翰簡介

哥舒翰

  哥舒翰

  哥舒翰①(?—757.12.1),安西(治龜茲,今新疆庫車)人,突厥族,哥舒氏,唐朝著名的軍事將領(lǐng)。

  哥舒翰本是突騎施(突厥部落之一,其地當在今新疆伊犁河以西,熱海以東)哥舒部落首領(lǐng)的后裔,古代的少數(shù)民族常以部落的名稱為姓,所以哥舒部的族人都姓哥舒。哥舒翰的祖父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父親哥舒道元,任安西都護府副都護、赤水軍(今甘肅武威縣)使。母親尉遲氏是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王之女,因此世居安西。哥舒翰家中富有,這使得他為人豪爽,仗義疏財,義氣重諾。但由于喜歡飲酒賭博,一直是無所作為。

  四十歲時,父親去世,哥舒翰到京城長安客居三年。因他整日無所事事,長安尉很瞧不起他。經(jīng)過這件事,哥舒翰遂“慨然發(fā)憤折節(jié),仗劍之河西”。憑借父親的關(guān)系,哥舒翰便在河西節(jié)度使(治涼州,今甘肅武威)王倕賬下任職。天寶元年(7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王倕率軍攻取新城(今青海門源)后,交由哥舒翰負責經(jīng)略。哥舒翰治軍嚴厲,“三軍無不震懾”,從此稍有名氣。

  天寶五年(746年)正月,王忠嗣兼任河西節(jié)度使。王忠嗣善于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人才,不久,哥舒翰便被提升為衙將。哥舒翰能讀《左氏春秋》、《漢書》,通曉大義,加上為人疏財重氣,所以頗得士兵擁戴。

  天寶六年(747年),王忠嗣再次提拔哥舒翰為大斗軍副使,同時還提拔契丹人李光弼為河西兵馬使,充赤水軍使,共同負責經(jīng)略吐蕃。任副使期間,哥舒翰主要是輔助安思順,但卻不愿居人之下。不久,遷左衛(wèi)郎將。當時土蕃騷擾邊境地區(qū),哥舒翰率軍與其戰(zhàn)于苦拔海。吐蕃軍分成三個梯隊,從山上依次沖下。哥舒翰的長槍折斷,便持半截槍迎擊。哥舒翰奮勇沖殺,連破三路吐番軍,所向披靡。從此,哥舒翰聲名大振。戰(zhàn)后,哥舒翰擢授右武衛(wèi)員外將軍,充隴 右節(jié)度副使、都知關(guān)西兵馬使、河源軍(今青海西寧)使。

  當時每年麥熟之季,吐蕃便出動大批兵馬至積石軍(今青海貴德)等地搶收糧食。因其勢大,加上出沒不定,唐軍守將無人能夠防御,邊地人稱其為“吐蕃麥莊”。六年七月,哥舒翰就任河源軍使后,決心改變這種不利的狀況。于是哥舒翰作了精心部署,然后事先派部將王難得、楊景暉等率兵馬至東南谷設伏。是月,又吐蕃派出5000騎兵前來搶收糧食。因為以往搶麥,唐軍皆在城中不敢出戰(zhàn),時間一久,吐蕃便習以為常,這次到積石軍營壘后,便放馬脫甲,準備入田割麥。哥舒翰趁蕃軍立足未穩(wěn),親率精銳兵馬從城中突然殺出。吐蕃軍猝不及防,匆忙迎戰(zhàn),結(jié)果死傷過半,大敗而逃。當逃至東南谷時,王難得、楊景暉等伏兵四起,一舉將其全殲,無一人逃脫。經(jīng)過此戰(zhàn),吐蕃從此不敢再來搶麥。

  哥舒翰曾率兵追擊敵軍,但由于戰(zhàn)馬受驚,陷于河中。這時三名吐蕃將領(lǐng)前來刺他,他大喝一聲,三將嚇的都不敢動。不久救兵趕到,將他們?nèi)繑貧。哥舒翰有名家僮叫左車,年十五六歲,以膂力聞名。哥舒翰擅長用槍,每當追上敵人時,先用槍搭在敵人的肩膀上,然后大叫一聲,當敵人一回頭,便直刺他的咽喉,將他挑起五尺多高,再摔在地上。左車立即下馬斬其首級,他們主仆就這樣配合作戰(zhàn),到后來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

  唐玄宗在位期間,極喜邊功。天寶六年(747年)七月,又讓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治鄯州,今青海樂都)王忠嗣去攻打戰(zhàn)略要地石堡城(又名鐵刃城,在今青海湟源西南)。但王忠嗣一向以持重安邊為已任,認為:“石堡險固,吐蕃舉國而守之。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shù)萬,然后事可圖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請休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③王忠嗣態(tài)度引起了唐玄宗對王忠嗣的反感。十月,唐玄宗派將軍董延光攻打石堡城,讓王忠嗣配合。王忠嗣不得已為出軍,故不積極相助。董延光因到期未能攻克石堡城,便將責任推到王忠嗣身上。加上宰相李林甫因為王忠嗣功名日盛,“日求其過”④,這回便誣陷王忠嗣“欲奉太子”⑤。唐玄宗聞訊大怒,遂將王忠嗣召回朝中,進行審問。

  唐玄宗久聞哥舒翰之名,將王忠嗣征入朝后,又征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入朝時,有人勸他多拿一些金帛去救王忠嗣,哥舒翰說:“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其將喪,多賂何為!”⑥于是就只身背了一個包裹入朝。十一月,唐玄宗在華清宮召見了哥舒翰,二人談的非常投機,哥舒翰才能使唐玄宗很高興,便決定用哥舒翰取代王忠嗣。十九日,唐玄宗正式認命哥舒翰為鴻臚卿,兼西平(治西都,今青海樂都)太守,攝御史中丞,隴右節(jié)度支度營田副大使,充隴右節(jié)度使 。

  不久,王忠嗣被判為死刑。哥舒翰聽到這一消息,非常吃驚。首先,王忠嗣是威鎮(zhèn)西陲的著名邊帥,覺得將士的信任,任職期間,邊境數(shù)年無戰(zhàn)事,但唐朝的威名卻與日俱增;其次,王忠嗣對哥舒翰有提攜之恩,哥舒翰雖年長于王忠嗣,但他對王忠嗣是非常尊敬的。這時哥舒翰正受到玄宗的器重,為了保住王忠嗣,他堅持認為王忠嗣是冤枉的,并請求用自己的官爵來贖王忠嗣的罪。唐玄宗起初不聽,走入內(nèi)宮,哥舒翰隨后叩頭相隨,“言詞慷慨,聲淚俱下”地為王忠嗣申冤。唐玄宗看到哥舒翰赤誠之心出自肺腑,也感覺王忠嗣是冤枉的,于是免除了王忠嗣的死罪。二十七日,將王忠嗣貶為漢陽(今湖北)太守。一年后,王忠嗣憂郁而終。經(jīng)過這件事,朝廷上下都對哥舒翰稱贊不已,哥舒翰不但救了王忠嗣的性命,還贏得了極好的口碑。

  由于唐玄宗極喜邊功,所以王忠嗣在任時推行的持重安邊的國防策略無法在繼續(xù)實施下去,特別是王忠嗣被貶職后,無人再敢忤怒圣意。哥舒翰對唐玄宗的想法非常清楚,所以在上任后,即圖在所轄邊界有所建樹,再立邊功。哥舒翰經(jīng)過深思熟慮,決定在青海(今青海湖)修筑神威城,原因是該城修建后,正好在吐蕃軍近前,對其造成的威脅是非常大的。神威城建好后,吐蕃頓時覺得危機四伏,自己隨時會有被唐軍攻擊的可能。為了解除威脅,吐蕃軍調(diào)集兵馬,在十二月冒嚴寒踏冰攻城。唐朝守軍因不適應高原氣候,加上天氣極寒,沒能抵擋住吐蕃軍的進攻,城池失守。哥舒翰不愿放棄這座橋頭堡,于是再次調(diào)人馬,一舉擊敗吐蕃軍,然后在湖心的中龍駒島再建一座應龍城,并派2000人駐守,與神威城互相策應。從此吐蕃軍不敢再犯。此戰(zhàn),哥舒翰變消極防御為主動進攻,于兩軍爭奪的前沿設防,贏得了戰(zhàn)事的主動權(quán)。

  這時,兩國的戰(zhàn)爭已朝著唐朝有利的方向發(fā)展。在多次取勝后,唐玄宗再次把目標鎖定在石堡城。唐玄宗對石堡城的情節(jié)由來已久。石堡城是吐蕃的戰(zhàn)略要地,每次攻唐,都以此為前沿陣地。石堡城依山而建,地勢極為險要,易守難攻,只有一條山道通往城中,要攻克此城,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從開元十七年(729年)起,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唐軍多次向該城發(fā)起進攻。開元十七年三月,朔方節(jié)度使(治靈州,治今寧夏靈武西南)、信安王李祎采用遠程奔襲的戰(zhàn)術(shù),方攻占石堡城。但是因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蓋嘉運不思防務,石堡城于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十二月被吐蕃軍重新攻占。天寶四年(745年)九月,隴右節(jié)度使皇甫惟明立功心切,再次向石堡城發(fā)起攻擊,但由于唐軍只顧攻城,忽略打援,唐軍再次戰(zhàn)敗。天寶六年十月,將軍董延光攻打石堡城,因王忠嗣配合不積極,最終仍是失敗。這些作戰(zhàn),除了李祎那次因決策正確、指揮果斷而取勝外,其余皆因石堡城山道險遠,易守難攻,而未能奏效。由于石堡城屢攻不克,便成了玄宗的一個心結(jié)。

  天寶八年(749年)六月,唐玄宗命哥舒翰統(tǒng)領(lǐng)隴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之兵,又增朔方、河東等部兵馬共6.3萬人⑦,向石堡城發(fā)起進攻。由于三面臨山,均為懸?guī)r峭壁,無法攀登,唐軍只有通過唯一一條山路進行進攻,兵力無法展開。而吐蕃守軍雖只有數(shù)百人,但在此卻貯有大量糧餉和滾木硒石,憑險據(jù)守,以檑木、滾石牢牢封鎖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唐軍進攻數(shù)日,傷亡慘重,仍無法破城。哥舒翰大怒,欲殺一儆百,斬攻城先鋒官副將高秀巖、張守瑜。高、張二將請求延期三日,倘不能破城,再殺不遲。最終,唐軍以死傷數(shù)萬人的代價,如期占領(lǐng)石堡城,俘虜吐蕃大將鐵刃悉諾羅等400人。戰(zhàn)后,哥舒翰因功拜特進、鴻臚員外卿,一子任五品官,賜物千匹、莊宅各一所,加攝御史大夫。天寶十一年(752年),又開府儀同三司。

  石堡城的勝利雖然得不嘗失,但若從積極的一方看,對吐蕃的打擊是巨大的。閏六月初三,唐廷以石堡城為神武軍,派兵駐守。隨后又派兵在赤嶺(今青海日月山)以西屯田。從此,河西、隴右的防衛(wèi)力量大為加強,唐軍在河隴戰(zhàn)場上的優(yōu)勢更為明顯。天寶九年(750年)十二月,唐關(guān)西游弈使王難得率部向吐蕃軍發(fā)起進攻,克五橋,占領(lǐng)了樹敦城(今青海共和南,青海湖東北)。天寶十二年(753年)五月,哥舒翰率兵一舉收復了唐朝屬地洪濟城(今青海貴德西)和大漠門城(今青海共和東南)等城,并收復了全部九曲部落,奪取了吐蕃東進的后勤基地,予吐蕃以沉重打擊。天寶十三年(754年)七月二十日,哥舒翰為其部將論功行賞:“敕以隴右十將、特進、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歸仁為驃騎大將軍,河源軍使王思禮加特進,臨洮太守成如璆、討擊副使范陽魯炅、皋蘭府都督渾惟明并加云麾將軍,隴右討擊副使郭英乂為左羽林將軍。翰又奏嚴挺之之子武為節(jié)度判官,河東呂諲為度支判官,前封丘尉高適為掌書記,安邑曲環(huán)為別將!雹

  此時,唐蕃兩國的分界線已向西推進到青海湖至黃河河曲以西一線。至此,唐在河隴戰(zhàn)場上已占明顯優(yōu)勢。時一時期,在西域戰(zhàn)場,唐軍在高仙芝、封常清的率領(lǐng)下,也是捷報頻傳,唐在對吐蕃的戰(zhàn)爭中取得了全面勝利。唐朝也在這段時間發(fā)展到了其頂峰!笆菚r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凡萬二千里,閭閻相望,桑麻翳野”⑨。尤其是哥舒翰所在的隴右地區(qū),史稱“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⑩。哥舒翰每次派使者入朝奏事,總是乘白駱駝,一天就可行五百里。

  哥舒翰當時威名遠播,歷上有很多文人都寫過很多詩篇歌頌過哥舒翰,如同時期的李白、杜甫、高適,北宋的蘇軾等。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流傳在河隴地區(qū)的民歌《哥舒歌》,詩曰:“北斗七星高,歌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痹娨员倍菲鹋d,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馬,喻哥舒翰功勞的影響深遠。全詩內(nèi)容平淡素雅,音節(jié)鏗鏘和順,既有民歌的自然流暢,又不失五言詩的典雅逸秀,同時還將哥舒翰的英勇形象描繪的栩栩如生。所以,清代詩人沉德潛說:“與《敕勒歌》同是天籟,不可以工拙求之!

  哥舒翰攻取洪濟城、大漠門城后,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天寶十三年七月十七日,在新收復的九曲設置洮陽(今甘肅臨潭西南)、澆河(今青海貴德境)二郡及宛秀、神策二軍,以臨洮太守成如謬兼洮陽太守,充神策軍使。神策軍的建立,對歷史的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神策軍后來屯駐陜州(治陜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代宗逃難到此,觀軍容使魚朝恩舉在陜之兵和神策軍迎扈,因統(tǒng)稱其軍為神策軍。唐代宗返京,神策軍始入京都正式成為禁軍。天寶以后,“擴騎之法又稍變廢”(11),神策軍遂成為中央直接控制的主力部隊,同時擔負著宿衛(wèi)和征戰(zhàn)雙重任務,在抵御吐蕃侵擾、討伐國內(nèi)叛亂、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等軍事斗爭中發(fā)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史稱“是時神策雖處內(nèi),而多以裨將將兵征伐,往往有功”(12)。

  唐玄宗繼位初期,勵精圖治,使國家達到空前前盛,但統(tǒng)治后期,政治卻愈來愈腐敗。把軍國政務全都委于奸相李林甫(唐朝宗室)、楊國忠(楊貴妃從兄)等人,同時還寵信邊帥,如安祿山、高仙芝等人,當然也包括哥舒翰 。當時是李林甫執(zhí)政,很瞧不起楊國忠。安祿山也同樣瞧不起楊國忠。開元十一年,楊國忠用計成功排擠了李林甫。哥舒翰與楊國忠的關(guān)系很好,為此出了力不少。此后李林甫逐漸被玄宗疏遠,而楊國忠則“貴震天下”(13),從此二人便結(jié)下了仇。

  李林甫一直極力拉攏扶持安祿山,安徐山也暗中討好李林甫,以固兵權(quán)。而哥舒翰則與楊國忠關(guān)系密切。由于這種原因,哥舒翰與安祿山及安祿山的族弟安思順雖同為邊帥,都得到玄宗的寵信,但關(guān)系一向不好。玄宗多次為他們調(diào)解,并讓他們以兄弟相稱。十一月,李林甫死。十二月,哥舒翰 、安祿山、安思順相繼入朝。唐玄宗遂趁此機會派宦官、內(nèi)侍高力士在城東駙馬崔惠童池亭設宴招待他們。席間,安祿山對哥舒翰說:“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公父是突厥,母是胡。與公族類同,何不相親乎?”哥舒翰則回答:“古人云,野狐向窟嗥,不祥,以其忘本也。敢不盡心焉!”安祿山聞言,以為哥舒翰譏諷他是胡人,怒罵道:“突厥敢如此耶!”哥舒翰正準備起身回罵,發(fā)現(xiàn)高力士向他使眼色,這才做罷,于是托醉離去。從此,二人關(guān)系更加惡劣。

  由于哥舒翰屢立戰(zhàn)功,再加上楊國忠的極為推薦,使得哥舒翰的官職不斷得到遷升。天寶十二年(753年)五月,哥舒翰擊敗吐蕃,聲威更顯,楊國為了拉攏哥舒翰共同對付安祿山,遂向唐玄舉薦哥舒翰兼任河西節(jié)度使、進封涼國公、食實封三百戶。八月三十日,哥舒翰進封西平郡王。天寶十三年,哥舒翰又拜太子太保(14),加實封三百戶,兼御史大夫。

  哥舒翰青年時代就嗜酒如命,功成名就后,更是酒色相伴,因而身虛。天寶十四年(755年)二月,哥舒翰入朝,當行至土門軍時,因洗浴導致中風,昏迷良久才方蘇醒,本來已成為廢人,入京后,只得在家閉門不。

  由于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日益加深,所以楊國忠常提醒唐玄宗,說安祿山必反,但唐玄宗始終不信。天寶十四,身兼范陽(治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平盧(治營州,今遼寧朝陽市)、河東(治今山西太原)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的安祿山在一切準備就緒后,于十一月初九討楊國忠為名,在范陽(今北京城西南)起兵反唐,率領(lǐng)15萬大軍,號稱20萬,長驅(qū)南下,向唐朝的兩京洛陽、長安殺來。由于中原已多年沒有戰(zhàn)事,軍隊大部駐屯邊境,很多郡縣無兵可用,毫無應變準備。地方官吏聞叛軍將至,或棄城逃跑,或開門出迎。安軍未受任何抵抗,就占領(lǐng)了黃河以北廣大地區(qū)。唐玄宗極為驚恐,急忙派入京朝見的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治龜茲,今新疆庫車)封常清趕赴洛陽募兵迎戰(zhàn)。又倉猝部署對安祿山的全面防御:命郭子儀為朔方節(jié)度使,右羽林大將軍王承業(yè)為太原尹,衛(wèi)尉卿張介然為河南節(jié)度使,程千里為潞州長史;任命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率步騎5萬,進屯陜郡(治陜城,今河南三門峽市西);令朔方、河西、隴右等軍鎮(zhèn),除留少數(shù)軍隊駐守防地外,其余部隊全部內(nèi)調(diào)。

  十二月,安祿山率眾從靈昌(今河南滑縣東)渡過黃河,接連攻陷陳留(今河南開封)、滎陽(今滎陽東北)。封常清雖為名將,足智多謀,但無奈所募之兵都是市井之徒,毫無戰(zhàn)斗力,而叛軍的戰(zhàn)斗力極強,史稱“祿山精兵,天下莫及”(14)。封常清先后在于武牢(即虎牢關(guān),今河南滎陽汜水鎮(zhèn)西)、葵園、洛陽戰(zhàn)敗。十二日,東都失守。封常清在洛陽戰(zhàn)敗之后,退至陜郡,說服高仙芝放棄無險可守的陜城,退守潼關(guān)(今陜西潼關(guān)東北),以防叛軍突入關(guān)中。這在當時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是明智之舉。安祿山命部將崔乾祐率部入據(jù)陜郡,進逼潼關(guān),一時不能攻下,只好退居陜郡。但此時唐玄宗卻聽信宦官邊令誠的讒言,于十八日以戰(zhàn)敗、棄地罪殺封常清、高仙芝。這一錯誤處置引起了軍心的動搖,也使唐廷喪失了兩員具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大將,對平定安史之亂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此時,各地的援軍雖不斷趕至,但主帥一直沒有和適的人選。這時,唐玄宗想起了病休在長安的哥舒翰,哥舒翰一來威名遠播,玄宗想借其威名以利再戰(zhàn),二來哥舒翰與安祿山的關(guān)系不好,可以放心使用。于是起用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領(lǐng)兵8萬討伐安祿山。但哥舒翰知道自己的身體已不適合出軍作戰(zhàn),于是堅決推辭。但玄宗堅持不準。玄宗又以田良丘為御史中丞,充行軍司馬,起居郎蕭昕為判官,以王思禮、鉗耳大福、李承光、高元蕩、蘇法鼎、管崇嗣為屬將,以蕃將火拔歸仁、李武定、渾萼、契苾寧等為麾下。又將調(diào)集來的河隴、朔方兵馬及蕃兵、高仙芝舊部統(tǒng)歸哥舒翰指揮,號稱20萬,進駐潼關(guān)。同時還令各地四面進兵,會攻洛陽。

  臨行時,唐玄宗親自餞行,并令百官至郊外相送。哥舒翰到潼關(guān)后,因重病在身,難以處理日常軍務,他難以處理日常軍務,多委以行軍司馬田良丘代理,田良丘又不敢專斷,又讓王思禮主管騎兵、李承光主管步兵,王思禮、李承光又爭執(zhí)不和,難以配合,全軍號令不一。加上哥舒翰統(tǒng)兵“用法嚴而不恤,士卒皆懈弛,無斗志。”(15)

  天寶十五年(756)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初十,玄宗加封哥舒翰為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原職如舊。起初,戶部尚書安思順得知安祿山要謀反,便借入朝之機向玄宗奏報了此事。安祿山起兵反叛后,玄宗因為安思順先已奏報,所以不加問罪。哥舒翰素來與安思順有矛盾,此時又大權(quán)在握,于是就故意偽造了一封安祿山給安思順的信,讓人假裝送信,然后在潼關(guān)城門口抓住此人,獻給朝廷。同時還列舉了安思順的七條罪狀,請求玄宗處死安思順。三月初三,安思順和他的弟弟太仆卿安元貞都因此事被處死。家人被流放到嶺南。連楊國忠也無法救他們,楊國忠見哥舒翰對自己已經(jīng)構(gòu)成了極大的威脅,從此開始畏懼哥舒翰。

  當時人們都以為安祿山叛亂是因為楊國忠驕橫放縱所致,無不對楊國忠切齒痛恨。加上安祿山起兵是以討楊國忠為名,所以部將王思禮就暗中勸哥舒翰:“祿山阻兵,以誅楊國忠為名,公若留兵三萬守關(guān),悉以精銳回誅國忠,此漢挫七國之計也,公以為何如?”哥舒翰也有此意,但又考慮到:“如此,乃翰反,非祿山也”(16),一時又猶豫不決。不久,事情便傳到楊國忠那里,有人對他說:“今朝廷重兵盡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豈不危哉!”(17)楊國忠聞后大駭,急忙好對策,然后對玄宗說:“兵法‘安不忘!,今潼關(guān)兵眾雖盛,而無后殿,萬一不利,京師得無恐乎!請選監(jiān)牧小兒三千人訓練于苑中。”唐玄宗對楊國忠言聽計從,立即讓楊國忠去辦此事。楊國忠迅速招募三千精兵,日夜訓練,由他的親信劍南軍將李福、劉光庭分統(tǒng)領(lǐng)。楊國忠還是不放心,又奏請招募一萬人屯兵于灞上,由心腹將領(lǐng)杜干運統(tǒng)領(lǐng),名義上是抵御叛軍,實際上卻是為了防備哥舒翰。哥舒翰得到消息后,知道楊國忠的部署是針對自己,怕被他暗算,決定先下手為強。于是表請將駐扎在灞上的軍隊歸潼關(guān)軍隊統(tǒng)一指揮。六月初一,哥舒翰以商討軍情為由,將杜干運召到潼關(guān),隨后將其斬首,吞并了灞上軍隊。經(jīng)過這次事件,二人的矛盾已經(jīng)公開化了,楊國忠得到這一消息,愈發(fā)恐慌,并對兒子說:“吾無死所矣!”而哥舒翰同樣終日不安,一直無法下決心。

  就在這段時間,戰(zhàn)場的形勢已發(fā)生了變化。由于叛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激起百姓無比憤怒。平原太守顏真卿、常山太守顏杲卿等率軍民奮起抗擊叛軍,河北17郡相繼響應。河東節(jié)度使李光弼與郭子儀先后率軍出井陘(今河北獲鹿西南),入河北,在九門(今河北藁城西北)、嘉山(今河北曲陽東)等地,接連大敗史思明部,切斷了叛軍前線與范陽老巢之間的交通線。叛軍東進、南下又被張巡、魯炅阻于雍丘(今河南杞縣)和南陽(今河南鄧州。安祿山前進不得,后方又受到威脅,軍心動搖,打算放棄洛陽撤回范陽。戰(zhàn)爭形勢出現(xiàn)了有利于唐軍的轉(zhuǎn)機。

  哥舒翰進駐潼關(guān)后,立即加固城防,利用潼關(guān)險要的有利地形,深溝高壘,閉關(guān)固守。正月十一日,安祿山曾派他的兒子安慶緒率兵攻打潼關(guān),被哥舒翰擊退。使安軍主力阻于潼關(guān)之下,徘徊半年之久,無法西進。哥舒翰還多次向玄宗上言:“祿山雖竊河朔,而不得人心,請持重以弊之,彼自離心,因而翦滅之,可不傷兵擒茲寇矣!卑驳撋揭姀姽ゲ恍,便命崔乾祐率4000名老弱病殘的部隊屯于陜州,而將精銳部隊隱蔽起來,想誘使哥舒翰棄險出戰(zhàn)。但哥舒翰不為所動。

  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將崔乾祐在陜郡“兵不滿四千,皆贏弱無備”(18)的情報,加上唐玄宗正為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的大捷而處在興奮之中,結(jié)果過高地估計了戰(zhàn)局的好轉(zhuǎn),下令哥舒翰出兵,收復陜、洛。玄宗還為此算了一卦,卦相顯示:“賊無備,可圖也”(19)。哥舒翰聞訊大驚,立即上書玄宗,認為:“賊既始為兇逆,祿山久習用兵,必不肯無備,是陰計也。且賊兵遠來,利在速戰(zhàn)。今王師自戰(zhàn)其地,利在堅守,不利輕出;若輕出關(guān),是入其算。乞更觀事勢!备缡婧才c當初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守潼關(guān)時的觀點基本上是一樣的,都主張堅守潼關(guān),然后引朔方軍北取范陽,覆叛軍巢穴,促使叛軍內(nèi)部潰散。這個觀點在當時是切時可行的,不僅是哥舒翰,就連身處河東前線的朔方軍主將郭子儀、李光弼也持相同的觀點。他們在奏書中說:“翰病且耄,賊素知之,諸軍烏合不足戰(zhàn)。今賊悉銳兵南破宛、洛,而以余眾守幽州,吾直搗之,覆其巢窟,質(zhì)叛族以招逆徒,祿山之首可致。若師出潼關(guān),變生京師,天下怠矣!(20)但是,楊國忠卻懷疑哥舒翰意在謀己,便對唐玄宗說:“賊方無備,而翰逗留,將失機會!(21)玄宗久處太平盛世,不懂軍事,輕信了楊國忠的讒言,連續(xù)派遣中使催促哥舒翰出戰(zhàn),以至往來使者“項背相望”(22)。

  迫于玄宗的壓力,加上高仙芝、封常清的前車之鑒,哥舒翰,于六月初四領(lǐng)兵“慟哭出關(guān)”(23),駐扎在靈寶(今河南靈寶)西原。初七,在哥舒翰與崔乾祐部相遇。靈寶南面靠山,北臨黃河,中間是一條70里長的狹窄山道。崔乾祐預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領(lǐng)兵與唐軍決戰(zhàn)。哥舒翰與田良丘乘船在黃河中觀察軍情,看見崔乾祐兵少,就命令大軍前進:王思禮等率精兵5萬在前,龐忠等率10萬大軍繼后,另派3萬人在黃河北岸高處擊鼓助攻。崔乾祐出兵不到一萬,三五成群,稀稀拉拉,隊伍有疏有密,士兵有前有后,官軍看見后都大笑叛軍不會用兵。而崔乾祐卻把精兵擺在陣后。兩軍一交戰(zhàn),叛軍偃旗息鼓假裝敗逃,官軍斗志松懈,毫無準備,便長驅(qū)直進,結(jié)果被誘進隘路。不久,叛軍伏兵突起,居高臨下,從山上投下滾木檑石,唐軍士卒擁擠于隘道,兵力難以展開,死傷甚眾。哥舒翰急令氈車在前面沖擊,企圖打開一條通路。此時正值午后,東風勁吹,叛軍用縱火焚燒的草車堵塞通道,使唐軍無法前進。唐軍被煙焰迷目,看不清目標,以為叛軍在濃煙中,便亂發(fā)弩箭,直到日落矢盡,才知中計。這時,崔乾祐命同羅精騎從南面山谷迂回到官軍背后殺出,唐軍腹背受敵,亂作一團,有的棄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擠入黃河淹死,絕望的號叫聲驚天駭?shù),一片慘狀。唐后軍見前軍大敗,不戰(zhàn)自潰。黃河北岸的唐軍見勢不利,也紛紛潰散。哥舒翰只帶數(shù)百騎得以逃脫,從首陽山西面渡過黃河,進入潼關(guān)。潼關(guān)城外有三條塹壕,均寬二丈,深一丈,逃回的人馬墜落溝中,很快就將溝填滿,后面的人踏著他們得以通過,唐軍將近20萬軍隊,逃回潼關(guān)的只有8000余人。

  初九,崔乾祐率兵攻陷潼關(guān)。六月十三日,唐玄帶著楊貴妃姐妹、皇子、皇孫以及楊國忠等官員和禁軍數(shù)千人,倉皇棄離長安,經(jīng)駱谷(今陜西周至西南)逃往四川。當行至馬嵬驛(今陜西興平西),隨行將士怒殺楊國忠,又迫玄宗縊死楊貴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于七月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即帝位,是為肅宗。

  靈寶之戰(zhàn)是唐軍由主動變?yōu)楸粍拥囊粋轉(zhuǎn)捩點。由于此戰(zhàn)的失敗及潼關(guān)的失守,使戰(zhàn)爭的形勢急轉(zhuǎn)直下,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其他戰(zhàn)場唐軍的失利。在河北戰(zhàn)場,迫使郭子儀、李光弼退出河北,使河北諸郡得而復失,安軍后方得以鞏固。此前由于潼關(guān)駐有唐朝近20萬大軍的牽制,盡管河北史思明連吃敗仗,安祿山也不敢大量抽調(diào)部隊增援,南陽、雍丘唐軍也得以固守。哥舒翰大軍失敗后,安軍可以無后顧之優(yōu)地大量抽調(diào)部隊支援其他戰(zhàn)場,唐軍的士氣則因此戰(zhàn)的失敗而大受影響,各戰(zhàn)場之間也因此難于相互呼應與支援,唐軍從此陷于全面被動的局面。

  靈寶戰(zhàn)敗、潼關(guān)失守的主要原因是:唐玄宗在反攻時機不成熟時勉強進行反攻決戰(zhàn)。他急于求成,對敵我力量對比作了錯誤的判斷,加之聽信讒言,剛愎自用,拒絕采取據(jù)守險要、持久疲敵、伺機出擊的方針,過早地出關(guān)反攻,結(jié)果造成人地兩失。此外,唐軍指揮系統(tǒng)混亂、人心渙散、士無斗志,也是失敗的重要原因。哥舒翰在指揮上的失誤也是原因之一。

  哥舒翰逃到關(guān)西驛站后,張貼告示、收集殘兵敗將,想重新守衛(wèi)潼關(guān)。這時蕃將火拔歸仁等等人見大勢已去,便暗中商議好劫持哥舒翰投降安祿山,然后率百余騎圍住驛站,進去對哥舒翰說:“賊至矣,請公上馬!(24)哥舒翰上馬出驛站后,火拔歸仁率部下叩頭說:“公以二十萬眾一戰(zhàn)棄之,何面目復見天子!且公不見高仙芝、封常清乎?請公東行。”(25)哥舒翰不同意,說道:“吾寧效仙芝死,汝舍我!(26)說完想要下馬。火拔歸仁把哥舒翰的雙腳捆綁在馬腹上,對于將領(lǐng)中不愿意投降的,也都捆起來押往東方。這時叛軍將領(lǐng)田干真趕到,火拔歸仁就投降了他,被一起送往洛陽。

  安祿山見到哥舒翰后,罵道:“汝常輕我,今日如何?”此時的哥舒翰卻氣慨全無,伏地謝罪說:“肉眼不識陛下,遂至于此。陛下為撥亂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門,來填在河南,魯炅在南陽,但留臣,臣以尺書招之,不日平矣!卑驳撋铰犃T大喜,立即拜哥舒翰為司空、同中下門下平章事。然后對火拔歸仁說:“背主忘義,吾不爾容!(27)將斯斬首。隨后哥舒翰寫信招降其他將帥,但諸將接到書信后,都復書責罵他不死節(jié),有失國家大臣的體面。安祿山知道沒有什么效果,就把哥舒翰囚禁于禁苑之中。

  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據(jù)洛陽稱帝。四月,唐肅宗決定收復兩京。九月二十八日,唐軍攻長安。十月十五日,又在陜郡之西的新店擊敗安軍15萬。十六日(公元757年12月1日)晚,安慶緒率領(lǐng)部下從苑門逃出,逃往鄴城(今河南安陽)。臨行時,將哥舒翰等三十余名被俘的唐將全部殺死。其后贈太尉,謚曰武愍。

  點評:哥舒翰是天寶中后期著名的軍事將領(lǐng),早年因?qū)伊?zhàn)功,為世人所贊。但晚年卻屈節(jié)求生,以至晚節(jié)不保,令人無比惋惜。史書上評價說:“丑哉舒翰,不能死王。”

  哥舒翰生活的時間,正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哥舒翰憑借強大的國力做依托,在對吐蕃的一系列作戰(zhàn)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顯示了高超的指揮藝術(shù),他的軍事思想也非常豐富。

  哥舒翰的軍事思想:

  1,嚴于治軍的軍事思想。哥舒翰早年經(jīng)略新城時,便因治軍嚴厲,以至“三軍無不震懾”,從此稍有名氣。任大斗軍副使后,因同行的副將對其傲慢無禮,不聽調(diào)遣,哥舒翰大怒,將其撾殺,使“軍中股怵”。在攻打石堡城時,負責攻城的先鋒官副將高秀巖、張守瑜因沒完成任務,險些被哥舒翰斬首,后來二人在寬限日期內(nèi)攻占了石堡城,方保住性命。嚴格的軍紀,歷來都是勝利的保障,哥舒翰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與嚴格治軍是分不開的。加上早年通曉大義,仗義疏財,為人又重義氣所以頗得士兵擁戴。

  哥舒翰到了晚年,因為位高權(quán)重,軍紀雖然一如既往,但卻不關(guān)心士卒疾苦。監(jiān)軍李大宜在軍中時,不管事,卻與將官賭博、飲酒、彈琴為樂,而士兵卻連飯都吃不飽。玄宗派人慰勞軍隊時,士兵反映缺少衣服,玄宗就做了十萬戰(zhàn)袍賜予軍隊,但哥舒翰卻壓住不發(fā),以至軍敗之后,衣服仍藏在庫中。士兵連年征戰(zhàn),卻連最根本的溫飽問題都得不到解決,這很容易使士兵心中充滿怨恨,導致上下離心。哥舒翰有威無恩,這正是他后來失敗的原因之一。

  2,靈活用兵,始終掌握戰(zhàn)場的主動權(quán)。哥舒翰用兵從不墨守成規(guī),主張出奇不意。比如吐蕃在搶收糧食時,哥舒翰針對其軍隊無備的弱點,先巧妙地在其必經(jīng)之路預設伏兵,當吐蕃軍開始收糧時,率軍突出突然殺出,大敗其眾,當逃走的吐蕃軍在進入伏擊圈后,也被唐軍一舉全殲。

  哥舒翰用兵的另一個特點是十分重視掌戰(zhàn)場的主動權(quán)。比如在吐蕃軍前修建神威城,使吐蕃軍倍感壓力。當神威城被吐蕃軍攻占后,哥舒翰不但將其奪后,而且又建了一座應龍城,與神威城遙相呼應。哥舒翰由消極防御改為主動進攻,隨后一舉攻克石堡城,奪取戰(zhàn)略要地。然后以此為前沿陣地,繼續(xù)推進,終于收復了失陷多年的黃河九曲之地。而吐蕃在與哥舒翰的交戰(zhàn)中,開始時尚能發(fā)動反擊,而到后來只能是疲于招架,毫無還手之力,最后只能是“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了。

  3,以軍鎮(zhèn)為依托,步步為營。在河隴戰(zhàn)場上,唐朝自從李敬玄兵敗青海之后,便改變了從青海長驅(qū)直入吐蕃的戰(zhàn)略,但也并未采用秦漢以來常用的修筑長城,分兵把口,進行防堵的辦法,而是依托一系列堅固據(jù)點——軍鎮(zhèn),相對集中兵力,實行機動防御,并伺機反攻,逐步擴大控制區(qū)域。從神威城到應龍城,從應龍城又到石堡城,從石堡城再到黃河九曲,哥舒翰一步步地將戰(zhàn)場推向吐蕃腹地,最終在他手中,使唐在對吐蕃的戰(zhàn)爭中取得了全面勝利。

  附(27):

  1,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歌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2,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李白

  天為國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擁靈臺。浩蕩深謀噴江海,縱橫逸氣走風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軍皆披靡。

  衛(wèi)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

  3,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李白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fā)。萬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

  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崢嶸。人生飄忽百年內(nèi),且須酣暢萬古情。君不能貍膏金距學斗雞,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直一杯水。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魚目亦笑我,請與明月同。驊騮拳局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折楊皇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

  楚地由來賤奇璞。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雞狗。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

  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韓信羞將絳灌比,禰衡恥逐屠沽兒。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

  4,同呂判官從哥舒大夫破洪濟城回登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 高適

  塞口連濁河,轅門對山寺。寧知鞍馬上,獨有登臨事。七級凌太清,千崖列蒼翠。飄飄方寓目,想像見深意。

  高興殊未平,涼風颯然至。拔城陣云合,轉(zhuǎn)旆胡星墜。大將何英靈,官軍動天地。君懷生羽翼,本欲附騏驥。

  款段苦不前,青冥信難致。一歌陽春后,三嘆終自愧。

  5,同李員外賀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高適

  遙傳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作氣群山動,揚軍大旆翻。奇兵邀轉(zhuǎn)戰(zhàn),連孥絕歸奔。泉噴諸戎血,風驅(qū)死虜魂。

  頭飛攢萬戟,面縛聚轅門。鬼哭黃埃暮,天愁白日昏。石城與巖險,鐵騎皆云屯。長策一言決,高蹤百代存。

  威棱懾沙漠,忠義感乾坤。老將黯無色,儒生安敢論。解圍憑廟算,止殺報君恩。唯有關(guān)河渺,蒼?諛涠。

  6,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 杜甫

  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駕馭必英雄。開府當朝杰,論兵邁古風。先鋒百勝在,略地兩隅空。

  青海無傳箭,天山早掛弓。廉頗仍走敵,魏絳已和戎。每惜河湟棄,新兼節(jié)制通。智謀垂睿想,出入冠諸公。

  日月低秦樹,乾坤繞漢宮。胡人愁逐北,宛馬又從東。受命邊沙遠,歸來御席同。軒墀曾寵鶴,畋獵舊非熊。

  茅土加名數(shù),山河誓始終。策行遺戰(zhàn)伐,契合動昭融。勛業(yè)青冥上,交親氣概中。未為珠履客,已見白頭翁。

  壯節(jié)初題柱,生涯獨轉(zhuǎn)蓬。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軍事留孫楚,行間識呂蒙。防身一長劍,將欲倚崆峒。

  7,喜聞盜賊蕃寇總退口號五首 杜甫

  贊普多教使入秦,數(shù)通和好止煙塵。朝廷忽用哥舒將,殺伐虛悲公主親。

  8,潼關(guān)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guān)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借問潼關(guān)吏,修關(guān)還備胡。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云列戰(zhàn)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zhàn),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guān)將,慎勿學哥舒。

  9,寄哥舒仆射 韓翃

  萬里長城家,一生唯報國。腰垂紫文綬,手控黃金勒。高視黑頭翁,遙吞白騎賊。先麾牙門將,轉(zhuǎn)斗黃河北。

  帳下親兵皆少年,錦衣承日繡行纏。轆轤寶劍初出鞘,宛轉(zhuǎn)角弓初上弦。步人抽箭大如笛,前把兩矛后雙戟。

  左盤右射紅塵中,鶻入鴉群有誰敵。殺將破軍白日余,回旃舞旆北風初?す珮J鼻好磨墨,走馬為君飛羽書。

  10,哥舒大夫頌德 儲光羲

  天紀啟真命,君生臣亦生。乃知赤帝子,復有蒼龍精。神武建皇極,文昌開將星。超超渭濱器,落落山西名。

  畫閫入受脤,鑿門出捍城。戎人昧正朔,我有軒轅兵。隴路起豐鎬,關(guān)云隨旆旌。河湟訓兵甲,義勇方橫行。

  韓魏多銳士,蹶張在幕庭。大非四決軋,石堡高崢嶸。攻伐若振槁,孰云非神明。嘉謀即天意,驟勝由師貞。

  枯草被西陸,烈風昏太清。戢戈旄頭落,牧馬昆侖平。賓從儼冠蓋,封山紀天聲。來朝芙蓉闕,鳴玉飄華纓。

  直道濟時憲,天邦遂輕刑?箷鴪笾,松柏亦以榮。嘉命列上第,德輝照天京。在車持簡墨,粲粲皆詞英。

  顧我搶榆者,莫能翔青冥。游燕非騏驥,躑躅思長鳴。

  11,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西涼伎 元稹

  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樂,紅艷青旗朱粉樓。樓下當壚稱卓女,樓頭伴客名莫愁。

  鄉(xiāng)人不識離別苦,更卒多為沉滯游。哥舒開府設高宴,八珍九醞當前頭。前頭百戲競撩亂,丸劍跳躑霜雪浮。

  獅子搖光毛彩豎,胡騰醉舞筋骨柔。大宛來獻赤汗馬,贊普亦奉翠茸裘。一朝燕賊亂中國,河湟沒盡空遺丘。

  開遠門前萬里堠,今來蹙到行原州。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縣內(nèi)半沒為荒陬,西涼之道爾阻修。

  連城邊將但高會,每聽此曲能不羞。

  12,次韻孔毅父集古人句見贈 蘇軾

  路旁拾得半段槍,何必開爐鑄矛戟。用之如何在我耳,入手當令君喪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 国产一级义婬片AAA毛片久久 | 亚洲老妇色熟女老太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 挺进长腿秘书的臀缝耸动小说 | 国产特黄一级毛片 |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桃 | 亚洲一区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 精品精品国产毛片在线看 | 韩国三级无码hd中文字幕 | 久久国产福利国产秒拍 | 伊人75在线|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竹菊 |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视频 |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 91亚洲精品久久久 | 亚洲国产免费网站 |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 | 黄色aaa级片 | 国产精品久久三区 | 国产二区交换配乱婬 | 久久国产精品综合 |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 一人之下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玩弄丰满少妇XXXXX性多毛 | 国语自产拍在线视频中文 | 西出玉门40集全免费播放 | 国产高清99 | 91久色|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6卡 |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精华最好的产品入口 | 欧美一级播放 | 欧美性久久久久久 | 色香色欲天天综合网天天来吧 |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