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士比
淡水之戰
1884年(清光緒十年)10月,在中法戰爭中,清軍在中國臺灣淡水(滬尾)抗擊法軍入侵的作戰,系中法戰爭后期清軍在東南沿海戰場獲得較大勝利的一次抗登陸戰斗。
是年10月1日,在法遠東艦隊主力進攻中國臺灣基隆的同時,艦隊副司令利士比少將率領4艘軍艦駛抵淡水,企圖打開淡水港,占領淡水城,策應基隆方向法軍主力的作戰。2日晨6時30分,淡水守軍趁法軍逆光難于觀察瞄準之際,先行開炮攻擊法艦,打亂了利士比的進攻準備。4日,3艘法艦載陸戰隊300名由基隆駛抵淡水海域。利士比得到增援,準備在大風停息之后實施登陸作戰。淡水守軍嚴陣以待。8日晨9時起,法艦發炮猛轟清軍陣地,并用小艇載陸戰隊于北岸海灘登陸,占領灘頭陣地。l0時許,法軍登陸部隊發起沖擊,當逼近叢林時,清軍伏兵驟起,雙方展開激戰。正午,法軍不支,潰敗退卻,守軍追擊至海灘。
點評:此戰,法軍戰死和溺死者達百余名。侵略者供稱,此次失敗,使全艦隊為之喪氣。戰后,法軍一直未敢再度進犯淡水,使侵占基隆的法軍成為一支孤軍,兩路夾擊合取臺北的企圖化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