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對聯(lián):古姓來源及古姓對聯(lián)、古姓宗祠聯(lián)
古(gǔ)姓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孫,以古為氏。得姓始祖:古公亶父,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周太王。他父親公叔祖類去世后,他即位繼續(xù)從事后稷、公劉的事業(yè),做了很多德義的事業(yè),深受百姓的愛戴。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尊古公亶父為周大公。古公亶父其后代一支子孫,為了紀念祖上就以祖父稱號為姓,世代相傳姓古。古姓在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中國臺灣排名第七十五位。源承亶父;
望出新平。
——全聯(lián)典指古姓的源流和郡望。
河內(nèi)郡弘農(nóng)郡千支共仰;
新安堂國寶堂一脈相承。
——全聯(lián)典指古姓的郡望和堂號。
義士家聲遠;
筆公世澤長。
——上聯(lián)典指唐代俠客古押衙。尚書鄭震的女兒無雙,才高貌美。后來鄭震因罪被處死,無雙被收入宮中為奴。古押衙幫助其夫王仙救出無雙。下聯(lián)典指南北朝時北魏吏部尚書古弼,因功封靈壽侯,雖事務(wù)繁雜,而讀書不輟。人稱“筆公”。他多次進言直諫,太武帝說:“筆公可以稱為社稷之臣。”
捍火護柩,世傳孝德;
救驂出水,勇冠魯齊。
——上聯(lián)典指東漢古初,父喪未葬,鄰家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為滅。下聯(lián)典指春秋古冶子,從齊景公渡河。有黿銜左驂沒于水,古右手持黿頭,左手持左驂而出,水為之倒流三百步,人視之為河伯。
附:
南嶺首第;
北魏元勛。
——佚名撰古姓宗祠廣東“新安堂”堂聯(lián)。
座繞慈云叨佛力;
家留舊澤念宗功。
——佚名撰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鎮(zhèn)那洲村古氏祖厝聯(lián)。
和氣致祥,百忍成金,處世端資退讓;
厚德載福,惟善為寶,持身貴養(yǎng)謙光。
——佚名撰珠海唐家灣那洲村古氏祖厝聯(lián)。
洪洞溯淵源,俎豆千秋,祖功宗德清芬播;
新安征譜牒,本枝百世,子孝孫賢福蔭長。
——佚名撰河南省濮陽市杜母寺村古氏宗祠聯(lián)。
前火焰、后金瓶,仰見祖德宗功與靈山而并峙;
左珠江、右錫鞏,惟顧文經(jīng)武緯合秀水似長流。
——佚名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昭平縣黃姚鎮(zhèn)古氏宗祠聯(lián)。
唐代名宦古之奇,以作《縣令箴》出名。箴云:
政不欲猛,刑不欲寬,寬則人慢,猛則人殘。小惡無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末將拱。勿輕小道,大車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