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中國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聽起來栩栩如生,不單單是一個故事,更是一段智慧。那么,你對寓言故事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常見的中國寓言故事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高姿態的烏龜
龜兔賽跑的故事家喻戶曉,因為兔子驕傲自大與輕敵,比賽途中躲在一邊睡覺,最終讓烏龜奪得冠軍。輿論界為此一片嘩然,兔子也一舉成名,被作為典型反面教材警示后人。這使得一向好強的兔子難以忍受,今后這面子往那里擱呀?除了平時讓人背后戳戳點點議論外,這不光彩的一頁將載入兔族史冊禍及子孫。兔子決心要挽回負面影響,于是找到烏龜,提出重新比賽的要求。
“沒這個必要吧,不是已比賽過了嗎?”烏龜頓時感到心虛:“再說大局已定,我的冠軍獎牌都掛上墻了。”
“不,這不算數,這是你僥幸取勝,”兔子滿臉不服氣:“這并不能說明你速度比我快,我的技能還沒有得到半點的發揮呢。”
“咳,何必如此認真,勝負輸贏都是次要的,”烏龜不以為然:“我們也要向人類學習,發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風格,以友誼為重嘛!你看通過比賽,我們的友誼不是增強了?這就是比賽目的嘛。”
“不比不行,沒給我恢復名譽,讓我以后怎么見人呀?”
“這有什么,要以平常心對待輸贏,應當面對現實承認現實著眼未來,怎么能斤斤計較呢?”
“話是這說,可我不服氣,我怎么可能輸給你呢,你的爬行怎能比得上我的奔跑呢?”
“這是什么話?你也太不謙虛了。”烏龜大度地揮揮手:“好了好了,我不跟小年青一般見識,求勝心切可以理解。諾,你不是要冠軍吧?我讓給你得了,你想要獎牌拿去也行。反正大家有目共睹,再進行比賽那實在是多余的。”
兔子無言以對悻悻離去。烏龜因此又得了大度能容的好名聲。
有的人,盡管表現姿態高,但是明眼人心中有數,因為他本身就是個低能兒。
2.龍王與青蛙
龍王住在海底深處,傳說它是水族中的至尊,水中一切動物都是它的臣民;龍王還能呼風喚雨,它的一舉一動都會給民間百姓帶來很大影響,因此,民間百姓雖不是水族動物,也同樣對龍王頂禮膜拜。
一天,龍王出外巡游,在海濱遇上了一只青蛙。龍王和青蛙相互致以問候以后,便友好地攀談起來。
青蛙問:“龍大王您居住的地方是怎樣的呀?”
龍王說:“我住在宮殿里,那不是一般的宮殿,那是海底宮殿,是用珍珠寶貝建造的,里面珠光寶氣、金碧輝煌。”
接著龍王又問青蛙說:“那么你居住的地方又是什么樣子呢?”
青蛙回答說:“我住的地方嘛,在山間小溪邊,那里有綠色的苔蘚和碧綠的青草,還有清亮的泉水和潔白的山石,簡直美麗極啦!”說著,青蛙高興起來,便問龍王道:“龍大王,您高興和發怒的時候是怎樣的呢?”
龍王說:“我高興的時候,就給人間適時降下滋潤的雨水,使五谷豐登;我發怒的時候,就刮起暴風,使天地間飛沙走石,然后,再加以霹雷閃電,使得千里之內寸草難留。”說完,龍王又問青蛙說:“不知你在高興和發怒的時候是怎樣的?”
青蛙回答說:“我跟龍大王您完全不一樣。我高興了,就在風清月明的夜晚亮起我的歌喉,一個勁地‘呱呱’鳴叫,唱上一陣;我要是發怒了,就先睜大眼睛凸出眼珠子,接著便鼓脹起我的肚子,表示我的氣憤,最后把肚子這么脹過以后也就罷了。我就這么大能耐。”
其實,世上萬事萬物間的差別是很大的,有多大能力就干多大的事情、起多大的作用,因此沒必要強求一個標準、一種模式,還是根據各自力所能及的實際情況辦事為好。
3.兩匹馬
從前,有兩個人騎著馬并排走在路上,一個人騎著一匹國馬,另一個人騎的是一匹駿馬。
這兩匹馬的性格不太相同,國馬溫順,駿馬暴躁,在一起行路的時間長了,免不了有些磕磕碰碰的。也不知道究竟是為了什么,駿馬忽然在國馬的頸上咬了一口,頓時鮮血直流。國馬負痛跳開,但它并沒有撲上去和駿馬撕打,只是委屈地低低嘶鳴了幾聲,盯著駿馬看了一會兒,還是照原來那樣馱著主人默默趕路。
時間不長,駿馬就隨主人回家了。說來奇怪,駿馬回家以后,也不知是被什么所困擾,一直都驚恐不安,有兩天的時間,不管主人怎么哄它、打它,用盡了各種辦法,它都既不吃東西,也不肯喝一口水,成天站在馬廄里,兩腿索索發抖,像是很恐懼的樣子。
駿馬的主人對此感到十分迷惑不解,就去找國馬的主人問道:“我那匹駿馬,也不知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我用最好的草料喂它,它一口也不嘗,我用鞭子逼著它吃,它也還是無動于衷,這可怎么辦哪!”
國馬的主人一聽就明白了,解釋說:“那一定是駿馬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和后悔了。這樣吧,我帶國馬去看看它,讓它明白就好了。”
于是,國馬的主人就牽著國馬去看駿馬。國馬一見到駿馬,就迎上去用鼻子圍著它嗅來嗅去,一副親密的樣子。駿馬見國馬一點嫌隙的意思都沒有,也就用鼻子嗅著國馬,表示歡迎,兩匹馬開始一塊兒有滋有味地吃起草來。
國馬被咬了一口,卻非常寬宏大量,一點都不記仇,并用自己的寬容感動了駿馬。而駿馬知道自己做了錯事也毫不縱容自己,懂得羞愧和悔改。我們做人也要有這兩匹馬的精神:寬以待人,知錯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