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游詞 篇1
明末清初,大量天主教傳教士以澳門為傳教基地,積極從事遠東地區(qū)的傳教工作,并由此創(chuàng)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輝煌篇章。這些傳教士來自不同的修會,他們?yōu)橹袊鴰砹宋鞣浇目茖W技術及人文藝術,又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文化成就。而作為基地的澳門,在各修會的努力建設下,開創(chuàng)了許多“中國第一”的事業(yè),如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圣保祿學院)、中國第一所西式醫(yī)院(白馬行醫(yī)院)、中國第一所以西方金屬制版和印刷拉丁文字的`印刷廠(圣保祿學院附屬印刷所)、中國第一份外文報紙(《蜜蜂華報》)(a abelha da china)等等。由耶穌會在澳門開辦的圣保祿學院(現(xiàn)已不存)及圣若瑟修院,為天主教在遠東和中國的傳教事業(yè)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同時也培養(yǎng)了大批中國籍的傳教士,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貢獻。
到19世紀,隨著第一位傳教士馬禮遜來到中國大陸,基督新教也以澳門為基地之一,積極開展傳教活動。比如中國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馬禮遜在澳門為其洗禮;此外,由馬禮遜編寫的《華英字典》也是在澳門出版。而由新教徒在澳門開辦的“馬禮遜學校”更將近代西式學校教育模式引入中國,培養(yǎng)出容閎等著名學生,對中國教育的現(xiàn)代化作為貢獻。
另一方面,澳門民間的媽祖崇拜,表現(xiàn)了澳門與中國閩粵沿海居民媽祖信仰一脈相承的關系。但是,由于社會和歷史環(huán)境的特殊性,澳門的媽閣廟在中國眾多的媽祖廟中又別具特色。它既有中國以至海外媽祖崇拜傳播和組織的典型特征,又因澳門是近代中國與西方接觸最重要的商港,使媽閣廟成為最早向歐洲傳播媽祖文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