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把握兩篇短文的內容,明確說明對象,理清寫作思路。
2、體會課文中的補充說明的作用和含義。
3、理解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啟發,從而可以發現新的論據或得出新的結論。
重點難點:
1、體會課文中的補充說明的作用和含義。
2、理解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啟發,從而可以發現新的論據或得出新的結論。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遺hái骨gézhě皺追sù劫難蟾蜍隕石攜帶2、解釋詞語劫難追溯_________________天衣無縫致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作者阿莫西夫是國著名的科普作家和小說家。
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的恐龍突然滅絕了,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謎。不同地域恐龍化石的發現意味著什么?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兩篇短文對此分別做了回答。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恐龍無處不在》和《被壓扁的沙子》。
三、整體感知
從課文注解得知,這兩篇短文在原書中編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學新疆域》章節里,請問這兩篇短文在內容上有什么聯系?
四、自主學習
(一)1.“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陸漂移”使恐龍遍布世界的說法由何而來?
3.你怎么看待科學家們的推斷?
(二)4.對于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科學界存在著哪兩種對立的理論?各自的依據是什么?
5.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說明恐龍是怎樣滅絕的?
6.在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中,作者為什么選擇“撞擊說”而否認“火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