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導游詞 篇1
開封包公祠是專為紀念我國北宋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復重建的,是目前國內外規(guī)模最大、資料最全、影響最廣的專業(yè)紀念包公的場所。它坐落在七朝古都開封城內風景如畫的包公湖西畔,是國家旅游局開發(fā)建設的中原旅游區(qū)的重要景點、河南省十佳旅游景點之一。
包拯,世人尊稱為“包公”、“包青天”,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清官。它一生憂國憂民,剛正不阿,抑強扶弱,鐵面無私,為百姓伸張正義,贏得了古今中外、婦孺皆知的美名,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尊敬與愛戴。自金元以來,開封就建有包公祠,以紀念這位歷史先賢。
開封包公祠占地1公頃多,仿宋風格的古建筑群坐落其中,凝重典雅、氣勢恢宏,既有北方建筑風格的宏偉壯觀,又不乏江南園林的清心雅致。與位于包公東湖的“開封府”遙相輝映,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
包公祠內分主展區(qū),園容風景區(qū),功能服務區(qū)。主展區(qū)內有大門、二門、照壁、碑亭、二殿、大殿、東西配殿。以文物、史料典籍、銅像、蠟像、模型、拓片、碑刻、畫像等形式全面、詳細的介紹了包公的生平歷史,展示了包公的'清政廉明。園容風景區(qū)內假山起伏,瀑布飛瀉,玉橋臥波,錦鯉戲水,石雕精美,四季滿目翠綠,月月花香撲鼻,處處幽雅宜人。功能服務區(qū)內有停車場,商品部,餐廳,多媒體游客中心以及高標準星級旅游廁所等。齊全的配套服務設施為廣大海內外游客提供高質量全方位的旅游服務。
包公名人故事包公,名拯,字希仁(999-1062),北宋名臣,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進士及第,被朝廷任命為建昌縣知縣。因其雙親年高體弱,需人侍奉,一直不曾到任視事。父母謝世后,才出任長縣知縣。嗣后,包拯任端州(今肇慶)知郡事,《宋史·包公傳》中稱其“頗有善政”,三年后得到升遷,后歷任監(jiān)察御使、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運使;三司戶部副使、知諫院;瀛州、揚州、廬州、池州、江寧、開封府知府及三司使,最后官至樞密副使而卒,追贈禮部尚書。八卦包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