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應用說課稿比的認識說課稿 篇1
一、分析教材、明確目標
《比的應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的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了分數與比的聯系,掌握簡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生產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今后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數學課程標準》、四個關注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牐1、知識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牐2、能力方面: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及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牐3、情感方面: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意識、靈活思維品質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讓學生學會評價自我,欣賞他人。
根據上述觀點,我認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都在于:理解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解題方法。
新時代的課堂,是信息技術的課堂,本課我設計了一個多媒體課件予輔助教學。
二、教中孕法、學中得法
所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學中要因勢利導,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給學法,掌握學法,學會用法。因此本課的教學法我總體歸納為兩點:
1、創設情境,為自主探究形成氛圍
牐牎妒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要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本課教學設計時,考慮到教材中例2所講事例較枯燥乏味,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難度。為了創設好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本課設計從學生感興趣的孫悟空、豬八戒的故事引入教學。根據勞動付出比為5:3,總收入為160元,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得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新方法。這樣,在解題策略的過程中:學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又發現了新的解題方法;每位學生都體驗著參與探索的樂趣。而在拓展延伸時,誘導學生遷移運用探索發現的新方法來解決新問題,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思路。從而也就解決了課本例3的問題。這整個環節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方法——運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在這樣的探索學習中,使每位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學生都體驗著探索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