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是六年前老師講的故事了。
那年秋天,老師剛剛成年,從懵懂到成熟整整18余年,這一年她離開家,一個人去到外地讀書,走的時候,母親忍住淚水叮囑道:“到了外面,不比家里,別委屈了自己。”
上了車,手里緊攥著父母親給的生活費,輕輕的在車窗里向外面揮著手,微弱的聲音說著:“再見了”,父母親站在那里,看著車離自己越走越遠,二老想同行,但是憂心家里,更憂心錢,畢竟現在的錢東拼西湊只夠支撐女兒大一的學費,遠不足夠女兒的日常開銷,更別提買點東西補貼家用了。
到了學校,看著車水馬龍的馬路鼻子一酸,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難過,自己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數著家里給的生活費,看著去學校的地圖,心一緊,嘆了口氣,自己對自己說道:“省點吧,走著去”。大概走了一個多小時,終于看到了同齡人拿著行李背著包似乎也是去學校的,面露喜色,快步上前主動地打了聲招呼:“你好,你是去前面學校的學生嗎?”
那人回頭,上下打量著我,可能我的穿著打扮太普通了吧,她沒有回答我。
我厚著臉皮又叫了一聲:“喂?聽見我說話沒有?”她還是斜著眼看我,不說話。我停住了腳步,看著她走,她走了離我大概五米的距離,轉過身來,看著我,大喊道“喂,你怎么不走了?”
聽到她的聲音,我抬起頭,看著她,過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但是她已經走遠了。
過了十分鐘,終于來到了學校,看著校內的公告欄,找到自己的名字,拿著行李,打聽著宿舍樓,找到自己的房間,她站在門外,放下行李,剛要推門進去,聽見里面有打鬧聲,于是敲了敲門,幾秒鐘后,門開了,我看著給我開門的這個女生,心里高興的說不出話來,“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