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八月十五團團圓,可見,中秋節是一個本該合家歡樂的節日。可惜有些獨守空巢的孤寡老人,沒人陪他們過節。
中秋節前,我們小記者來到東岳社區為老人們送溫暖,捎月餅,
老師帶著我們入戶探訪孤寡老人和貧困戶。
“到了!”領路的大嬸回頭告訴我們。推開門一看,天啊,這房間簡陋得不能再簡陋了:一進門就是小小的客廳,擺著幾張凳子,前面有一臺還算新的電視機,廚房很小,東西很多,幾乎要把整個廚房擠爆了!而且沒有吃飯的地方,臥室只有一間,最關鍵的是很昏暗,感覺陰沉沉的,連個小風扇都沒有。
“您……您好。”我不知道該怎么開頭,只好小心翼翼地說。
誰知老人擺了擺手,做出一連串的手語,我這才意識到,他是個啞巴!
我不禁同情起他來,說道:“老爺爺,我們是玉林晚報小記者,特地來給您送溫暖的,給,這是我們的月餅!”說完遞出手中的月餅。
老爺爺顫抖著接過月餅,一臉的喜悅。
我又試探性地拋出了一個問題:“您的兒女呢?”
不知是問題太過敏感還是老爺爺累了,他沒有回答,眼神瞬間似乎有點空洞。
離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世界上還會有很多像老爺爺一樣可憐的孤寡老人,他們的子女是怎么回事呢?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們撫養大,成人后卻連自己的爸爸媽媽都不愿意看一眼嗎?或許正是因為金錢,權利,工作等東西,讓親情褪色了吧。或者,這背后有太多故事一言難盡吧,俗話說每家都有難念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