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篇1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需要,為學生創設了與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感興趣的學習情境——為樹勛中心小學購買舞蹈服裝。通過兩種算式的比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知識的最佳狀態,促使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2、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一堂數學課可以有不同種教法,怎樣教才能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
的創新能力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在探索乘法運算律的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有易到難,層層遞進,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經歷乘法運算律的產生和形成過程,而且讓學生發現其中的數學規律與奧秘,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深層次的熱愛。
3、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
現代教育觀認為:課堂教學不只是知識的傳授過程,更是學生的發展過程。從數學學科的特點看,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是前人思維的結果。學習這些知識,不是簡單地吸收,而必須通過自己的思維,把前人的思維結果轉化為自己的思維結果。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再創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結論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付出與前人發現這些知識所曾經付出的大體相同的智力代價,從而有效地實現知識訓練智力的價值。例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從而發現(65+35)×12=65×12+35×12這個等式,讓學生觀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然后照樣子寫出幾組這樣的等式,引導學生再觀察,讓學生說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