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篇1
通過在社區里兩周的社會調查和走訪,我對于昆山春節習俗有了很大的了解,春節民俗充分體現出了我國五千年來悠久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它不僅是前人為后人留下的豐富的文化遺產,春節民俗更是文化遺產的精華部分。而每個地區、每個城市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春節習俗,昆山作為擁有中華古鎮并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的城市,自然擁有許多自古流傳的習俗和新的習俗。
自古就有“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說法,民間的說法是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在昆山也不例外,每逢春節來臨這里的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大掃除,把家里各個角落都要打掃干凈。但從大年初一開始,一般人家都是不掃地的,即使掃了地,家里的生活垃圾包括臟水是無論如何不能倒到外面去的,那會倒掉“財氣”,必須聚集起來,過了大年初三再倒出去,有的甚至要過了正月半,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農歷正月初一,我們稱做“大年初一”。按照傳統這天是新一年的開始,古時稱之為“元日”。元日的早晨叫做“元旦”,乃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一年、一月、一天的早晨結合在一起,這一天可真是非同尋常。既然是一年的開始,也應該是萬象更新的開始,這一天,昆山人有很多“老規矩”,除了不能掃地,大年初一也是不能動用刀剪的,認為動了刀剪會帶來“血光之災”。還有大年初一不吉利的話是絕對不能說的。而我媽媽則告訴我初一不能懶床,真不知道是真的習俗,還是媽媽不想讓我懶床誆我的。這一天小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小輩紅包,稱之為“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