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聞笛》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鑒賞詩歌。
2、積累“月”“折柳”和“笛聲”三個意象。
3、討論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的朗讀訓練,提升詩歌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2、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1、了解古曲《折楊柳》的意義,理解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改寫古詩。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媒體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以初夏的天氣炎熱作為引子,自然貼切,引入對春天的回憶,跟隨李白去洛陽城走一走。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李白作品《峨眉山月歌》、《靜夜思》等,自然轉入對李白的介紹,ppt呈現李白的簡介。明確李白是個好喝酒,愛交朋友的人。
活動一:跟隨李白,走入洛城
學生自讀詩文,讀準字音。讓學生讀后簡單描述詩文內容,師總結后明確內容可以從題目入手,即題解(時間、地點、事件)。
學生齊讀詩文,讀出節奏。第一遍后請同學點評,師明確詩文的節奏和重讀,停頓等,然后小組組織自讀,再全班齊讀。
師提問:洛陽城的笛聲到底怎樣讓李白忘不了?引入下一活動。
活動二:聆聽笛聲
學生:玉笛。
師:玉笛是什么樣的笛子?
生:精美的笛子。
師:“暗飛聲”呢?
生:笛聲聽得不明確,隱隱約約婉轉悠揚。
師:笛聲既然聽得不真切,那為何能“滿洛城”?小組討論后回答。
師明確:夜晚安靜的洛陽城春風帶著笛聲一路飄散,作者的心里全是這樣的笛聲。
師:為什么作者心里全是笛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