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申請報告 篇1
尊敬的縣委、縣交通局、x x鎮(zhèn)人民政府的領導:
我們是x x鎮(zhèn)x x村x x組和x x組(以下簡稱“兩組”)的村民。改革開放30余年以來,我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剛出爐不久,黨的也即將召開。在這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的今天,各行各業(yè)都在為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工作。實踐證明“路通財通”。我縣x x鎮(zhèn)x x村地處偏僻地區(qū),至今無公路經過。這嚴重影響了旁入村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為了解決這一困境,我縣決定在縣境內修一條公路接通x x村。原方案此路經過我們“兩組”,村民聞息倍感高興。對于有關修路占用耕地,所有農戶都愿意無需資金補償,“兩組”村民都在期盼盡早開工——路通后帶動和促進“兩組”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然而,由于原方案此路起點占用非“兩組”村民的屋基,其屋主要求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償,政府沒有答應屋主的條件而棄用原方案。這無疑是給我們“兩組”一記沉重的打擊,仿佛我們“兩組”就似兩個孤兒一樣無人照理。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就已經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解決好農村行路難問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去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也指出繼續(xù)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100萬公里,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東中部地區(qū)行政村、西部地區(qū)80%以上的行政村通瀝青路),進一步提高通達通暢率和管理養(yǎng)護水平。
x村包括十余個自然村組,大部分村組坐落在瀝青公路旁,而“兩組”坐落偏僻,特別是x x組,居處高山腳,離公路較遠。多年以來“兩組”群眾一直受困于崎嶇、彎曲、坑洼不平、塵土飛揚的山路。每遇雨水時節(jié),進村道路破壞嚴重,孩子就學和群眾進出村更是困難,且存在諸多的安全隱患。同時,坎坷泥濘的山路使“兩組”村民所需的農業(yè)生產物資和農副產品無法運輸,道路不暢嚴重制約了“兩組”經濟的發(fā)展,致使“兩組”一直處于非常貧窮的狀態(tài)。看著周邊的村莊都邁上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奔上了小康。改變交通落后狀況成了我們“兩組”村民的共同心聲和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