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變遷,歲月的輪回,歷史的滔滔江水源遠流長,沉淀下無數刻骨銘心的愛恨情仇。隨著光陰的流逝,愛會退熱,恨會淡漠,愁,只會永埋于地底。唯有希望,能順著歷史的長河,蔓延下去。
或許有人問,希望是什么。
我無法給出答案,只能說,希望是存在的,它的根莖不知扎在何處,但確確實實是存在的,或者說,希望是縹緲的,你不能確定它有,也不能否定他有。但是,希望,它有本身的延續性,這是誰也不能否定的。
昔日的雕欄玉砌,金碧輝煌,在他的眼里僅僅只是回憶故國滅亡的傷痛,使他幾欲絕望。就是這種絕望,讓他留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千古絕唱。也就是因為滅國的這種痛徹心扉的苦楚,成就了一代詞人。寂靜,空無一人的西樓上,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他高吟:“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歷史的黃沙淹沒了多少帝王亭閣臺榭,他是唯一么?但唯有他,滅國后,雖屈于宋朝,卻一直心系故國。是他,南唐后主,在絕望中找到了希望,吟遍了苦楚,唱遍了離愁,卻贏得了永恒。
十年寒窗苦讀,希望有一天衣錦還鄉,卻怎料仕途多坎坷,時局變遷。安史之亂,拆散了他和家人,只得在“月落烏啼霜滿天”的夜晚,只身孤影,獨上姑蘇城外的寒山古寺,面對“江楓漁火”,憂思難忘,深深感嘆。彈指間,他便錯過了名利場,好生失望,而正是這種無奈的失意,成就了千古絕唱《楓橋夜泊》,也因此,張繼,這個名字震撼了文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