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導課設計及評析 教海拾貝 篇1
《母親的恩情》導課設計及評析 教海拾貝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唐詩嗎?你們知道嗎,不久前,在祖國的特區香港舉行了一次名為“我最喜歡的唐詩”的投票和排名。香港、大陸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許多華人都為自己喜歡的唐詩投了一票。大家想知道最后排名第一,最受咱們中國人喜愛的唐詩是哪一首嗎?
(生興奮地猜測了幾首)
師:讓老師來告訴你們,這就是唐代詩人孟郊所作的《游子吟》。聽到這里,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生甲:《游子吟》是怎樣的一首詩?
生乙:《游子吟》是怎樣作出來的呢?
生丙:為什么全世界的華人都特別喜歡這首詩呢?
師:就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讀一讀課文《母親的恩情》,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學生興致勃勃地開始了閱讀)
評析:課堂導語猶如演出的序幕,小說的引子,容量不大,作用卻不小,而利用導語營造閱讀期待,激發閱讀興趣則是本次導課的匠心所在,教師引人入勝的介紹對學生們有著極強的吸引力,讓學生盡情發問則更激發了大家對于閱讀的熱望,帶著問題讀書顯然會大大提高閱讀效率,也更能使學生進入閱讀的佳境。
《母親的恩情》導課設計及評析 教海拾貝 篇2在“三八婦女節”之際,我們學習了《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在上這課之前,我讓同學們觀察母親一天中做了那些事。哪些是為你做的。
在教學時,我決定抓住“恩情”入手。恩情,字典上的解釋是深厚的情義。這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太深奧了,不能理解,還得放到具體的情境中去。母親的恩情,體現在哪兒?體現在母親的行動中、母親的心理活動中,母親的語言上。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然后讀課文,感悟母親的恩情。 “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著。她想,孩子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接著我請學生說說可以從哪些詞句中具體感受到母親對兒子的愛呢?學生通過讀課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找到了“夜深了”“一針針一線線”這些關鍵的詞語。 然后讓學生說說這些詞句說明了什么? 通過逐步引導,學生終于領悟到這就是母親的恩情,母親的恩情就體現在深夜為兒縫衣這一行動中,體現在對兒子的深深擔憂中,這就叫恩情。這時再出示“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學生便很容易感悟到古詩中母親對兒子的恩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