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范文3000字 篇1
常言道:“人無信不立,市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時下,我們身邊卻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現象。作為一個遍及全社會的課題,對大學生更是有著不一般的意義,它代表中國未來的發展。同時,誠信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構筑一個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質,尤其是對于當前處在轉型期的中國,培養人們誠信的道德操守,對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講誠實,守信用”是人與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人與團體之間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石。誠信也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是國家強盛、文明的重要標志。但在國家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進展的現代社會,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體制的不健全,行為的不規范,傳承幾千年的誠信美德在強大的經濟利益面前受到嚴重沖擊,出現“誠信危機”,導致人們的不誠信行為在社會生活中頻頻涌現。為了了解現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我們小組進行了一次在校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50份,覆蓋我校全體學生,共回收問卷50份,有效問卷達到了問卷總數的100%。本次調查旨在了解在校大學生學生對誠信的基本看法,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對誠信的遵守情況等。
一、大學生誠信現狀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學生來講有很強的認同感和親和力,作為一種理想層面的道德修養,學生普遍認同。在調查中,60%的學生對誠信問題很重視。從認識層面來講,多數學生把誠信作為一種重要品質來看待,%的同學認為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約束,而且是一種法律約束。在幾個關于交往中的誠信問題中,大部分學生都是從自身出發,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80%的學生回答最信任的人是自己的父母,有%的學生回答最信任老師,也有%的學生回答最信任自己的好朋友。有%的學生說信任講誠信的人,%的同學認為自己身邊講誠信的人較多,但是,50%的同學的答案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