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的結構 篇1
科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當前我縣"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我委圍繞這一課題開展了調研。
一、全縣農業產業結構現狀
近年來,縣把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整體推進農村經濟的重要手段來抓,認真貫徹落實各級農業農村政策,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培育形成了畜牧養殖、茶葉、蠶桑、食用菌、高山蔬菜、干鮮果、筍竹兩用林、中藥材等八個農業主導產業。
到20xx年底,全縣共有各類農產品基地20多萬畝,其中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4個,面積2.8萬畝;培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17家。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533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農民從第一產業人均現金收入1903元,比上年增收568元,增幅達42.5%。
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雖然取得了明顯進展,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主導產業散亂。
第一,八大主導產業規模都比較小。各個產業20xx年的產值基本在1億-2億之間,其中蠶桑產業年產值是0.81億元,食用菌產業年產值是1.62億元,茶葉產業的產值是1.41億元,最大的畜牧產業,20xx年產值也只有2.26億元。
第二,市場影響力不夠。一方面是中藥材等多個產業沒有自己的品牌,即使有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也不高,最有名的是禽業的"均得利",也僅僅是省著名商標。
另一方面像茶葉產業品牌太多,共有十幾個品牌,但沒有一個品牌在全國,甚至在全省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