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年前,我從西單帶回一本福爾摩斯。于是,一下子就被這個身材高大,鷹一般面孔的神探和那句你從阿富汗來給迷住了。每得空閑,就要翻一翻,雖然早已知道結局,但仍舊百看不厭。
居住在英國倫敦貝克街221號b座的夏洛克福爾摩斯是個顧問偵探,他的合租好友約翰華生,因為傷病撤離阿富汗戰場,負責記錄他與福爾摩斯破案的故事。他們一起辦了很多案子,大到國王、政府委托,小到形形色色的社會底層人員。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作者,亞瑟柯南道爾爵士,卻是最恨福爾摩斯的人。原因是他耽誤了爵士去做更有意義的事。亞瑟柯南道爾有著豐富的經歷,做過超多不同的工作。所以,他在最后一案讓夏洛克和他最大的宿敵莫里亞蒂教授一起跌入瀑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莆田的信件寄到爵士家,大罵他冷血,殘忍,美國,墨西哥等地甚至成立了福爾摩斯不死會。迫于無奈,只好讓他在空屋中又回來了。
為什么這個角色,這本書如此迷人?首先是真實性。他讓你覺得一切都是真的:詳細的住址,刻畫生動的人物,每個經得起推敲的案子……在英國倫敦,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到貝克街221號b座去,每天都有無數的信件寄給夏洛克福爾摩斯和他的好友華生。人們看他的故事,尤其是56個短篇,看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那并非空穴來風的、完全經得起推敲的過程,一切不可思議,卻又在情理之中。這種神奇的力量便吸引著每個讀者手不釋卷。甚至學習他,走在大街小巷上,隨便觀察某個人的職業,生活習性,從哪里來……福爾摩斯,當然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