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再次拜讀了張樂平爺爺的《三毛流浪記》,讓我深有感觸。他用通熟易懂的文字,塑造了一個鮮活的生活在舊社會最底層的人物形象;無情地鞭撻了舊社會人間的冷酷、殘忍、欺詐和不平;頌揚了在極度凄苦無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堅強、樂觀、善良、機敏、幽默的“三毛精神”。
書中的三毛為了生計,他賣過報紙、拉過黃包車、擦過皮鞋、賣過藝……可是他吃盡了千辛萬苦還是吃不飽穿不暖。他雖然沒有錢,但還是能夠把拾到的錢包還給失主;他雖然自己也餓著肚子,卻把食物讓給了饑餓的兄妹倆;他雖然很弱小,卻不顧個人安危救出了落水的小男孩;他雖然饑寒交迫,卻也不愿意與小偷團伙同流合污,毅然拒絕來路不正的錢。他的善良勇敢、樂于助人、自強不息深深的感動了我。
還記得我剛從跆拳道普通班轉到精英班學習時,心里還不免有點小驕傲和小自豪。但好景不長,隨著訓練內容的深入、訓練任務的加大和身體對抗的增強,我一度對自己喪失了信心,并萌發了退意,而且對父母有了很大的報怨。這時,爸爸苦口婆心勸誡我:“你不是很喜歡三毛嗎?你想想三毛在那么堅苦的環境下,都能保持勇敢、堅強、樂觀,而你呢?”我聽了以后,內心久久無法平靜,是啊,父母給我創造了這么好的學習條件,而我卻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把玩樂當成一種享受。相較于三毛的精神,我是多么的不應該。
再想想我的現在,以自我為中心,動不動使小性子,稍微碰到點小挫折,就灰心喪氣,不知道迎難而上,相較于三毛的善良勇敢、樂觀堅強,我是多么的自慚形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