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學新詞;
2.理解一支恐龍怎演化成鳥類的過程,并有條理地說說;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
教學重點:第四自然段,弄懂課文內容,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1.課件、網絡視頻——二連浩特發現似鳥恐龍化石、鳥類的演化
2.有關恐龍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課件出示書上恐龍圖,引入《飛向藍天的恐龍》課題
以前,同學們觀看過恐龍展覽,剛才屏幕上又再現了活靈活現的恐龍。下面,我們來學習關于恐龍的課文。
二、整體感知,反饋預習
1、讀全文(指讀,想:課文寫了什么,你對哪部分內容感興趣。)
2、查生字掌握情況(隨文)
3、指名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①指名學生讀課文,及時正音
②范讀、生邊聽邊想。
、弁瓿深A習作業:新詞積累——讀文體會——我的問題
三、學生字新詞
1.自讀《飛向藍天的恐龍》,劃出不懂的詞。
2.自查字、詞典,不懂的同學商討,教師巡視參與引導。
提自學要求:學生字的音形,根據課文內容理解新詞意思。互幫:不懂的詞意,查字詞典和同學商量。教師巡視。
3.利用課件讀生字,說形和詞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飛。
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活。本文指白門溪龍(見圖或形)
不僅……而且 結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進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