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開發會議講話 篇1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精準扶貧受到中省肯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這是各部門大力支持、扶貧系統齊心協力、主動作為的結果,更是各縣區廣大干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結果。就今年工作我強調三個問題:
一、感情和責任問題
對群眾的感情是做好扶貧工作的前提,這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追求,實質上是黨的性質、宗旨問題,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問題,不在于能力大小,而在于有沒有真心意愿去落到實處。
扶貧工作抓了這么多年,其重要性大家都懂得,但實際工作中,有的還是看作一項任務、一項不得已而為之的工作。比如還沒有哪個縣區、鄉鎮愿意摘掉貧困的帽子,貧困的帽子有政策和資金的傾斜,但也滋生“等靠要”的思想,群眾也是一樣,如果主觀上缺乏進取精神,總是依賴“輸血”,而不積極培育“造血機能”,再多的政策和項目也擺脫不了貧困;有的單位在選派扶貧工作隊員時,看誰工作任務輕讓誰去扶貧,誰崗位不重要派誰去扶貧;有的單位有項目有資金,但到村上去的少,有的單位雖然是“清水衙門”,但和群眾聯系的緊,群眾非常歡迎,這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重要的是對群眾的感情問題。
春節前來到延川縣梁家河村看望村民,1969 年1 月起習在這里勞動生活了7 年,有一種深厚的“農民情結”;1988 年至1990 年他在寧德工作期間,寫了一本書叫《擺脫貧困》,主要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脫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一系列制度、理念、觀點和方法,如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鳥先飛”的意識、“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等。已故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在為此書所作的序言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評論的:“一個擔任重要職務的年輕干部,對改變本地區的落后面貌有什么抱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作風,關系著這個地區整個工作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