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中的第一天,我們安靜地在教室里聽語文老師講《散步》這篇課文。快下課的時候,老師說想和我們分享一首歌,她的手在屏幕上面點了一下,熟悉的音樂隨即響起,是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兒了》。這首歌,是我爸爸最愛唱的。看著屏幕上不斷變化的父女合照,我的思緒不由得翩躚……
我剛上幼兒園時,每天都是爸爸載我過去上課。爸爸騎著車穿過大街小巷,車在泥濘的路上顛簸。而我緊緊抱住爸爸寬厚的背,便感覺車很平穩。那一年,我四歲。
我進入小學時,爸爸提著大包小包把我送到寢室去。安頓好之后,他摸摸我的頭,輕聲地告訴我:“我以后不能常來看你了,你要自己學會做很多事情……。”我害怕地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怯怯地和新同學打了招呼。可是,第二天他就提著一袋水果來看我了。那一年,我七歲。
我迷上鋼琴時,爸爸看著我眼里滿滿的期盼,不顧媽媽的反對給我報了鋼琴班。后來我說我想買琴。他說,只要我把琴彈好就買。我的琴技一直處于一般水平,但過了幾天家里還是多出了一臺鋼琴。琴練久了就讓人覺得枯燥乏味。我也不例外,練了兩年不到我就厭倦了,說不想彈了。爸爸一開始極力反對,后來我砸琴的次數多了,他沉默地盯了那臺琴許久,忽然同意了我無理的要求。那一年,我九歲。
我升上小學六年級時,突然和爸爸說想要去長沙讀書。當時我成績雖然不錯,但生活習慣卻是極差。爸爸一直沒答應這事,我也知道他為什么不答應。我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怎么在長沙生活?而且最重要的是,到了長沙,他就沒有辦法來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我開始厭煩爸爸對我學習和生活上的建議,經常動不動就摔門、吵架。那一年,我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