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工業園區的調研報告 篇1
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和城鎮化帶動戰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規劃中,緊緊抓住我市資源富集和基礎工業較好的優勢,把省委省政府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的要求,貫穿于十二五規劃的全過程。為全面落實規劃,市委還結合發展實際明確了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首要建園區、核心抓招商、突破在項目的指導思想,各縣(特區、區)黨委政府進一步堅定了增比、進位、突破的信心和決心,抓機遇,抓關鍵,以加快產業園區發展為突破口,大力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優化結構,推動傳統工業升級換代,適時調整工作機構和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全市上下形成了謀發展、思發展、抓發展的良好氛圍,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的跨越。對此,我們對全市產業園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產業園區建設基本情況
縣級特色產業園區5個:一是六枝特區巖腳產業園區。包括巖腳鎮老卜底村、民樂村及高橋村,規劃面積約20平方公里。二是盤縣保田產業園區。含響水園、石橋園、新民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面積約5平方公里。三是水城縣發耳產業園區。含發耳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園、楊梅現代農業產業園、都格園等,面積約20平方公里。四是水城縣中箐產業園區。包括雙戛鄉內部分地方,面積約10平方公里。五是鐘山區大灣產業園區。大灣鎮政府所在地及鐘山區汪家寨,面積約10平方公里。
二、產業園區建設的主要做法
(二)抓配套,園區功能逐步完善。在抓好規劃的同時,四個縣(特區、區)高度重視園區的配套設施建設,突出兩手抓,即一手抓基礎建設,一手抓項目建設,爭時間、搶速度,有效地加快了產業園區建設。在積極穩妥地做好土地征用補償工作的同時,千方百計加快推進園區水、電、路、氣、通訊、網絡、有線電視和土地平整等配套功能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以實現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建設標準,建立起與縣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體系。同時,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投資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或自主建設區中園、園中園,形成園區建設的良性循環。如紅橋新區、董地產業園區、盤縣兩河新區等園區的基礎設施正在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