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離開了誠信這個基礎,市場的秩序則紊亂不堪,交易無法正常進行,人人岌岌可危,惶惶而不可終日。
現在的假冒偽劣很盛行,有些人為了發財,為了小集團的利益,不惜坑害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如近年來接連出現的毒奶粉,毒牛奶、毒大米,蘇丹紅的鴨蛋,甲醛勾兌的酒,等等。這些現象發生后,各種媒體大肆宣傳,導致我們吃飯喝水的時候,總疑心眼前的食物或飲料是否是安全的,是否被別人“精心加工”過了。人心惶惶,議論紛紛,人們在譴責不法之徒寡廉少恥的行徑時,也慨嘆人心不古,悲觀誠信不再,有的人甚至斷言,是社會誠信體系的崩塌。于是奔走呼號,大聲疾呼,呼喚道德,呼喚良心,呼喚信用,呼喚法制,呼喚良知。似乎我們從古至今始終沒有講過誠信似的,只到了我們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把信用和誠信提到意識日程。
其實,我們中華民族歷來都是個講究誠信,注重信用的民族。從各種的遑遑巨著中,從歷代圣賢的言辭中,我們都可以找到我們講究禮儀誠信的依據,如孔子所說:“人無信不立。”一個沒有誠信,不講究信用的人,是無法在社會上生存的,甚至沒有立錐之地。這不講誠信的后果可謂嚴重了吧?
不單偉人圣人以及先賢這樣教導人們,即使從日常的許多俗語、土話中,我們也分明地可以找到我們中國人講究誠信的明證。
如,一言即出,駟馬難追,這是我們經常說、也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它表示人們對于自己言行的保證態度,只要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用駟馬,用九頭牛,也不能拉回來,足以證明那保證的重量了;與此相似的還有“一言九鼎”,你看,一句話說出來,其中的每一個字都有九個鼎的重量,字字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