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花蕾放,淺唱天涯歌
--致我們永不逝去的誠信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題記
人生在世,如白馬過駒,所學之道善也!“幸存耕雨地,況值養花時。”此乃養花之道;“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此乃奉茶之道;“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此乃感恩之道;問世間何道位居之首?孟子答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誠信,乃做人之道。有了誠信,如燭火添光,即使在黑夜也能放聲高歌。它不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品質,教導我們要使它源遠流長,讓我們看到其實生活還有詩和遠方。人的一生要接觸太多的人、經歷太多的事,倘若只為一點蠅頭小利就丟掉誠信,那我們終將成為飄蕩世間的孤魂,所以我們需要將“一諾千金”進行到底。
誠信如一盞青燈,照明眼前遮蓋的迷霧。
自古以來,誠信一直是被中華民族歌頌的美德,除了另人稱頌的曾子殺豬的故事,更有季布重諾的美稱。季布是個信守承諾的人,向來說話算話使他交到許多摯友,“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當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他的朋友沒有因為金錢而出賣他,反而來保護他,是季布的誠信打動了他的朋友,使季布得到生存之機。誠信,不光決定個人的榮辱,他也決定了國家的興衰。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的烽火戲諸候,毫不考慮自己身為帝王應當誠信。后來,酉夷太戎進攻時,幽王烽火再燃火卻沒人相信了,幽王被逼自刎,褒姒被俘虜。這個便是沒有誠信的后果,泱泱大國毀自謊言,怎不叫人可嘆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