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親眼目睹山區農民的生活狀況,知道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長年吃苦受累,一年的收入不夠某些人的一頓飯錢,并且十戶八戶找不到一胎電視機的時候,你也許會說,這樣的生存質量太低了!
當你了解有些人住著豪華別墅,坐著高級轎車,白天忙的昏天黑地,晚上醉得稀里糊涂地時候,你也許會說,這樣的生存質量也不高啊!
生活中的某一天,你是否會被某些事情觸動,你是否曾經想過,生存的質量是什么?
當你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你的生命之鐘就開始計時時,伴隨著生命之鐘的嘀噠聲,我們每個人卻實現著不同的人生。
居里夫人用她的一生研究這放射性元素,這種微科學獻身的精神正視她人生價值得體現,諾貝爾為了研制炸藥,更是不顧自己的安危。當有人勸他別再搞那冒險的事的時候,他卻說:“創造新事物哪能不冒險,我可不怕!”諾貝爾就是憑借這個中不怕死的精神研究出各種烈性炸藥,被人們譽為“炸藥工業之父”。那么,他的生存有質量嗎?
進化論的先驅、法國著名生物學家拉馬克的一生經常處于貧困地環境中,但他一心撲在科研上,從中獲得了最溫暖、最純潔的樂趣,無怨無悔地走完了人生道路。他死后因無錢;竟無埋骨之地。但他一生寫出的《法國植物志》、《動物學哲學》和《無脊椎動物的自然歷史》等著作,卻使他的姓名永垂青史。那么,拉馬克的一生是否有價值呢?
答案是肯定的。生存的質量不在于奢靡的物質享受,不再是使個人利益得到充分滿足。生存的質量有它更深層次的內涵,它體現在崇高的人生目標、艱苦樸素的作風、勤勉樂觀的生活方式、純真善良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