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周六的第一是時間,我與家人踏上自駕前往魯克沁鎮參加一個親友婚禮的行程。橫穿火焰山這一段公路,是沿著河道修建,是為化工廠拉運礦料所用。多年過去了,它早已盡失往日的風貌,路面變得坑坑洼洼、起起伏伏,在顛簸我不停的尋找較為平整路面行走,突然從車底傳出一聲刺耳的異響,我心里咯噔一下,糟糕!肯定給托底了。我們下車查看,原來是路中間一個凸起的石塊,加上自己的疏忽沒有及時避開,轎車后保險杠固定卡被這塊石塊掛脫了扣。看著上翹、變了型的后保險杠。五年了,我的小車車還是第一次受到如此嚴重的創傷,我心情非常郁悶,車都這樣了咋去參加婚禮呀。看這狀況是非得回4S店動“大手術”了……思慮之中,車已到了吐峪溝鄉,大家一致商定,路邊如有修理車的,先處理一下再說。這里我已來過多次,以往一直只是過路客,我記憶中好像沒有修車的鋪面?我這車路面上飽有量又少,即便有了修車鋪能會有配件嗎?我也就沒抱多少希望,車里最擔心的應該是父親了,因為他一直盯著路邊,突然父親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喊起來,“剛才過去了一間修車的地方”。我們調轉車頭往回走了近百米,果然路邊一排維吾爾族村民涼棚頂上立著一塊寫著“艾海提洋海汽車配件”的牌子。
此時才早晨8點半,我最初計劃是,先到店內借一下的專用工具,自己試著搗鼓一下,只要弄的好看一點就行了,等回來后再去更換保險杠。我走進廣告牌旁邊,用白塑料布和棉被搭建的修車棚,這讓我已經感覺到即將到來的烈日炎炎。在火焰山生活,棉被是最佳的隔熱材料之一。聽見我們的敲門聲,從土坯搭建修理鋪內,走出來一穿著牛仔褲、滿身油澤、面色白凈、說活略帶幾分靦腆的十八九歲小巴郎,他漢語很流暢,我們之間交流沒有任何問題。我第一眼看到他,就認為他只是個學徒,我看屋內再沒別人出來,我上前詢問:“你就是艾海提師傅嗎?這點是你開的嗎?就把情況對他進行了描述,我車這個傷可以修嗎?并告訴他,我需要盡快趕到魯克沁急去參加婚禮。”小巴郎說自己就是艾海提,他在車尾看了一會告訴我:“這個后保險杠固定的掛鉤斷了,需要將后保險杠拆下來拆下來進行焊接,需要兩個多小時”。我心想恐怕又是“哥倆膠粘”吧。我懷疑的問:“焊完結實嗎?不會再顛掉吧”。小巴郎笑著回答:結實得很,保證質量”。我決定先讓他簡單處理一下,等參加完婚禮回來再修理。經過半小時修整,外觀已經好看了許多,我感覺這小家伙技術還不錯,服務態度也還坦誠,我對他所說的塑料焊接技術也感到好奇,于是雙方約定下午4點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