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優秀心得體會 篇1
“萬名教師大家訪”活動在全區拉開序幕以來,此項活動在我校領導的指揮下也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展開了。“萬名教師大家訪”活動即學校領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在下班或是周末走出校園,走訪第一個學生,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家庭,用實際行動詮釋教師的“愛與責任”。特別是這次訪萬家活動給我留下了很多思考。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然而歷來主要是班主任的事,參與面也只是家訪某些學生,但這次“課外訪萬家”活動,要求教師人人參與,訪遍百分之百的學生。
通過此次“訪萬家,知童心,踐師德,共育人”活動,我有以下幾點深深的體會:
一、教師需要多關心單親家庭孩子
這次的登門家訪,讓我知道我班幾個話語較少、性格古怪的孩子都源于家庭影響,因為是單親家庭。如我班XX同學,父母離異,跟著父親,而父親忙于自己的生意,很少管孩子,對孩子學習也只是“能學個咱樣就咱樣唄!”的態度,對孩子也沒耐心,孩子有不會做的題去問父親,而父親只會講一遍,如果孩子沒聽懂是不能問第二遍,再問會受到父親的責罵或是責打,以致這孩子在家不敢問家長、在校不敢問老師,孩子對學習也是越來越沒信心,成績一落千丈。再說說我班XX同學,父母離異后,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當爺爺見到我們幾個老師的到來,既高興,又表現出很無奈的樣子。他老人家說:“現在隨著孫子年齡的增長,現在越來越拿他沒辦法了,作業不寫管不了,生活上也是處處與爺爺、奶奶對著干,根本就不聽我們的了”。老人家老淚縱痕的講著。是啊,這些不都是缺少父母關愛、有著逆反心理的孩子。不過,在走訪中,卻見到了一位偉大的父親,那就是父親,是六(1)班班長,這孩子也是位單親孩子,因父母性格不合,母親在她五歲時就離開了,而這位父親從此便又當爹又當媽,因為父親不會給女兒疏頭發,他便將孩子帶到理發店,自己也在理發店學了兩天。孩子有一次考試沒考好,便傷心的哭了,然而父親不是為孩子沒考好而生氣,而是在一旁安慰傷心的孩子說:“孩子,別哭,有爸爸在,爸爸幫你把它補起來。”的確,父親就是這樣做的,生活上,更是無微不致,特別注重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給她制定每天的'生活和學習計劃,在小學課程上唯一不能幫到孩子的便是英語學習,他便給孩子買了學習機,每天晚上讓孩子跟讀一小時,早上半小時記單詞時間,每天從不間斷,而且每天每一門課都不松懈,這位偉大的父親將孩子培養成為了班上一名品學兼優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