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說課稿 篇1
《江南水鄉》說課稿張家港市兆豐中心小學 陳云一、說教材教學內容:《江南水鄉》是人教版社會教材第五冊第二單元第四課。大綱要求: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家鄉的、祖國的社會常識,指導學生初步了解家鄉和祖國的地理常識;初步了解我國的國情國策,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設家鄉、振興中華的情感;知道水鄉人們的生活。教材分析:《江南水鄉》一課分為兩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本課教材內容由引文、“太湖人家”“魚米之鄉”三部分組成,還附有兩張地圖、兩幅插圖、“找一找”“讀一讀”以及“說一說”。其中引文點出了江南水鄉的大致范圍和地理位置,還點出了江南水鄉在地理環境和經濟文化方面的總體特征。“太湖人家”這部分課文,通過形象描述“太湖人家”是生活環境,給學生展示了兩幅獨具江南水鄉特色和水鄉小鎮景象的圖畫。而“魚米之鄉”這部分課文主要寫江南水鄉的農業。教學目標: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一、初步了解江南水鄉最主要的環境特點,以及江南水鄉的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二、知道江南水鄉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以及江南水鄉享有盛名的農副產品。三、初步了解江南水鄉人們生活條件的變化。教學重、難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江南水鄉的地理知識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因為江南水鄉就是我們的家鄉,所以本課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很親切的。因為課文里的東西大家都很熟悉,不會感到陌生。但又有一句話:有了距離才有美。江南水鄉與本單元前幾課相比,缺少了新奇的感覺。親切與新奇,小學生會傾向于哪個呢?其實這并不是我著重考慮的問題,因為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堂課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樂于參與到教學中來,因為無論是親切的東西還是新奇的東西都只是表面化的,我們教師的教學不能指望教材的親切或是新奇程度。本課是一篇介紹性質的文章,是典型的“社會課”。其實社會課教材內容性質偏向于解釋說明介紹決定了教學時教師講授比較多,加上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機會并不是太多,就使社會課不那么吸引人。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讓課有趣味性,讓學生樂于參與進來。如果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那怎么去談上好一節課呢?另外社會學科包羅萬象,教師的知識水平在豐富的社會知識面前,有時并不是能做到游刃有余的。面臨著新的課程改革,教師的自身角色也在變化,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化為“平等中的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