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了一本書,讓我感觸極深,這本書的名字叫做《中國的希望在哪里》。書名很好聽,主要講述的是中國的基礎教育的落后,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講述了當今社會需要人才,中國的希望在于對人才的培養。
自從科舉制度發明以來我國教育呈現出日趨完善的境況?瓶家彩艿綒v代帝王的重視,因此,教育制度的完善也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素質,更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人才。
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也說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興國安邦的基礎,是文明傳承的紐帶,是塑造靈魂的沃土。古往今來,“教育為民,教學為先”“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問題,中國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要發展強大,必須要有“具備創新思想的新型人才”人才從哪里來?當然是教育出來的,這是教育的第一要務,時代需要更新的人才,時代需要創新的教育。
中國的教育日趨完善,那為什么我們的學校老是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呢?
問題在于,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教去學,都是一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創新的東西,這是難以出現人才的主要問題。
在近代歐洲,規模并不大的社會經濟轉型,產生了包括馬克思的一個又一個大家,當代中國的轉型規模還是速度都是世界罕見的,去尚未能看到大師產生的蹤影,屹今已有八位華人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十三億人口的大陸,人才濟濟卻無一人獲獎,中國的希望在哪里,沒有人才,哪來的希望。
至此我們因該明白,光是“教”或是“育”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兩者結合,這樣才有用。我們來看看現在的教育,許多青少年感嘆壓力太大,可是,父母的期望,老師的教導,國家的重擔,統統被冠以“教育”之名壓在原本一群活潑的有朝氣的青少年肩上殊不知他們已經喘不過氣來了,我不經要想像魯迅先生那樣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試想這樣的教育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