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干部心得體會 篇1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是構建黨的紀律檢查機關自我監督體系,推進紀檢機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部程序性規章,《規則》緊扣監督執紀工作流程,嚴格規范立案條件、審查程序、審批權限和請示報告制度,對工作各環節以及審查組人員的教育監督管理等作出明確規定,讓我們的工作有了依據,工作程序更加規范、內容更加標準、執紀更加合規,真正做到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作為一名紀檢干部,要將《規則》學細學透,做到學用結合,做一名合格的黨內政治生態“護林員”。
“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具備過硬的政治素養、紀律意識和紀檢工作能力,才能應對復雜的艱巨的監督執紀任務,才能將紀律規矩堅決挺在前面,才能彰顯黨紀權威,才能產生震懾,形成“不敢”“不能”“不愿”。上海市從提升全市紀檢干部素質能力的角度出發,組織400余名紀檢骨干進行專題培訓,全面深入解讀《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理解吃透《規則》精神和核心要義,正確把握黨紀執行的基本原則,為從嚴從實、科學高效開展監督執紀工作扭緊“總開關”。
“正人先正己”。紀檢干部是黨內監督的一把利劍,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力量,相較于一般黨員干部,理當具有更強的政治性和紀律性,更當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一些。寶劍鋒從磨礪出,作為黨紀的執行者,作為保持黨的隊伍純潔性的利器,紀檢干部必須不斷“充電”,不斷對標先進、反思不足、整改提升,才能適應和承擔起監督執紀的光榮使命。黨的xx大以來,落馬的官員中不乏曾在紀檢系統任職的“燈下黑”,為了一點錢財,吃里扒外、甘當貪腐官員的“眼線”和“保護傘”,完全喪失了作為紀檢干部最起碼的職業操守、紀律底線和黨性,嚴重損害了紀檢干部“高大上”的形象。數年以來,各級紀委聚焦“燈下黑”,“向自己開炮”,堅決清理門戶,保護了紀檢隊伍的純潔性和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