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最新客服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只有這樣,增強危機感,提升優質服務,才能全面響應公司20xx年的工作指導思想:善待顧客,增值資本。
地產業已經進入服務業的時代。在如今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企業所面臨的生存環境與所應對的各種問題無疑復雜而險惡。市場、競爭對手、技術水平、替代產品、政策和法律環境等外部因素在不斷變化,企業內部因素也在不斷更替,這使企業時刻處在危機之中。而危機的不可預見性和破壞性,足可以使一個原本很有競爭力的企業突然死亡,或者陷入深度休克。
這要求我們要有生于憂患的危機意識。
即使企業的生存發展一直順風順水,但一個企業的危機感,一分鐘也不能少。像比爾·蓋茨的"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張瑞敏的"我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這種意識會催促員工們更努力地去做。因為每一個人都會向往善,你要是告訴他有危機,他會害怕,他會產生危機感。企業的危機可能源起于從生產到營銷、從人員到物質的任何一個點上,產品、創新、銷售、人事、財務、公關--任何一個環節上的滯后與失誤,都可能引發一場深刻的危機。市場就是戰場,沒有計謀就會失敗,在戰場上連生命都會結束,商場上會導致發展的困境,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沒水小河干。讓他們覺得如果沒有危機感,有一天大家就會慢慢死去。
日常工作中不贊成"溫水中的青蛙"作法。其實,問題管理中的青蛙原理是值得做企業的人深思的:如果把一只青蛙扔進沸水中,青蛙會馬上跳出來。但是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入涼水中逐漸加熱,青蛙會在不知不覺中失去跳出的能力,直至被熱水燙死。企業中的問題也是這樣,企業內部的一些小問題日積月累,就會使企業逐步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機制。所以,做好符合危機管理要求的組織設計,讓危機得到有效的預防就非常重要。在這里,最需要避免官僚與漠視。官僚就是明知道要努力,要往前沖,但資源配置卻往往不夠。漠視就是有些人看到戰爭的死亡和滄桑,卻無動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