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天山仙人谷導游詞 篇1
天山仙人谷旅游景區位于山東省萊蕪市東南部的鋼城區辛莊鎮團圓坡村南,距萊城25公里。團圓坡古時就有“中華忠孝團圓第一坡”和“汶水倒流第一村”的美譽。團圓坡上的石頭——又大又圓的贊美早已蜚聲華夏大地。
游團圓坡可算一大幸事。盡管山高路陡,卻不費腿腳之力。從萊城出發,沿萊麻路東行20公里便到久負盛名的團圓坡。從山腳上路,再順蜿蜒平坦的盤山路,不消10分鐘可直達山頂。在這里登高望遠,便可盡情領略“世外桃源”的美麗風光。
團圓坡的魅力所在,并非名山古剎、玉宇瓊閣,而在于她融入自然的生態及人與自然的交融和諧。這里綠滿山谷,魚翔澗底,鳥語花香,寧靜致遠。至于“團圓坡”的來歷,有三“說”:一曰“吉祥說”。
梁山好漢李逵,當年回沂水縣百丈村老家搬母,行至寄母山,母渴,李逵放下老母四處尋水。天色將晚,子找母,母尋子,從此失散。半夜里,母子相遇在一個小山坡上,此地便稱“團圓坡”;二曰“悲壯說”,李逵尋水而歸,不見老母蹤影,找到南山坡,見一灘鮮血和母親的一只布鞋,李逵方知老母已落入猛獸之口,悲慟欲絕,雖剩老母尸骨,終算母子團圓,故名“團圓坡”;三曰“喜慶說”。村碑載,明朝初年,趙姓由臨朐縣遷來,人群途中失散,后在此團聚,人稱“團圓坡”。來歷并不太重要,我們還是去看風景吧。
進團圓坡,先過“文明橋”,橋長百余米,橋高二三十米,為獨孔高架橋,建于1986年,曾是全省村級跨度最大的橋梁。橋下西側一條“S”形夾谷蜿蜒西去。夾谷寬約20多米,兩側全是懸崖絕壁,高數丈,站在谷底,只見藍天,不見群山。夾谷東端,半腰有兩條石壁似臥龍對峙,中間有一寬約2米的石嘴,一簾飛瀑,從中而出,直下潭底,聲若響雷,震耳欲聾。潭水澄澈,碧綠森森,偶爾,潭底魚躍,鱗光閃閃,煞是好看。此處人稱“臥龍潭”,當地人又叫“回魚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