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導游詞 篇1
杭州靈隱寺是我國佛教禪宗十大名剎之一,也是江南著名古剎之一,濃厚的文化和宗教內涵無與倫比。靈隱寺還有一個別名叫云林禪寺,一說康熙皇帝南巡時,曾登寺后的北高峰覽勝他看到上下云林默默,整片廟宇籠罩在濃濃的晨霧之中,顯得十分幽靜于是賜名為云林禪寺。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云林禪寺”巨匾,即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筆。但300多年過去了,杭州人們從來沒有承認過康熙的改名,大家還是叫“靈隱寺”。
進寺首先是天王殿,為“靈隱三殿”之一。天王殿上的“威鎮三洲”匾額,古代神話中的四洲為東勝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賀州、北俱盧洲,相傳北方是凈土,因此只需威鎮東西南三洲而名。
靈隱寺布局與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進天王殿正中佛龕里坐著袒胸露腹的彌勒佛。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迎接香客的第一柱香,正向我們傳授一種人生智慧:心胸寬廣,萬事能容,知足常樂,健康長壽。兩邊為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中兩個形態威武,兩個神色和善,俗稱四大金剛。
彌勒佛后壁佛龕里站著手執金剛杵的韋馱菩薩,韋馱佛像造型端莊,由獨塊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遺物,已有700多年歷史,很具觀賞價值、過天王殿為庭院,院中古木參天,正面是大雄寶殿,重檐高33.6米,十分雄偉。據說釋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搶走,是韋馱不畏艱難,奮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韋馱塑像大多面朝大雄寶殿的釋迦牟尼佛像,意為保護佛祖,驅除邪魔,威鎮三洲。